无法返航的船长
失去的渤海
从山东石岛到辽宁省绥中市网户乡,需一天一夜,这里自古结网打渔,于是以“网户”为名。
在刘春海的记忆里,老一辈的渔民,在家门口划上一艘小木船,拉上渔网,便能有收获。“黄花鱼、带鱼、比目鱼……半米长的鱼多的是,”他拉开手臂比划,“捡就能捡到很多东西,螃蟹好几百斤地带回家。”
程大伟自小喜欢打渔。他18岁上船,很快就显露出航海天赋,20岁就当上了小渔船的船长。24岁时,程大伟和别人合股买了艘38马力的新船,成了村里最早致富的一批人。此后的若干年里,他贷款买了汽车,在绥中县城住上了楼房,渔船也从38马力一点点加成了200马力。
与此同时,张见港的小渔船也都变成了几百马力的大家伙。
渔船变大,过度捕捞便不可避免。
渔民们都知道,每年三四月,鱼从暖和的大洋游过来,游过日本、韩国,其中’一部分会游到中国山东海域,再到渤海湾,它们在这里一直度过夏天,产卵,天冷时再游回温暖的地方。但现在,“鱼没怎么进渤海,就在中间的海里被打没了”。于是,为了能截在别人前面打到鱼,大家都拼命赶在别人前面下网,为了能比别人先捕到,渔船便越换越大。
鱼少船多之外,有20年船龄的老船长杨世凯认为,更致命的影响是海洋污染。“七八年了,海里总有赤潮,一块一块的,海蜇都不长了。”他说。
2011年,蓬莱和绥中的两处海上油田相继发生漏油、溢油事故。事后,农业部经过检测称,辽宁绥中东戴河浴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京唐浅港水湾3处近岸地点,都发现与蓬莱19-3油田原油油指纹一致的油污。
更大的污染来自内陆。根据《2008年渤海海洋环境质量公报》,黄河、海河、辽河均流汇入渤海,环渤海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热点区后,临海工业发展迅猛,更使渤海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状况严重。据报道,2005年,渤海约有14%的海水被污染,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2%。
如今,张见港的渔民们,在近海只能捕到皮皮虾,他们因此把船开往山东海域。杨世凯和程大伟也在四年前加入了到黄海打渔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