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生活故事

周总理危难时刻救敦煌

2017-02-25  点击:次  故事屋

看到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临摹的敦煌壁画展品时,周恩来高兴地对常书鸿说:“你的女儿继承了你的事业,敦煌艺术可有传人了!”当听说常沙娜刚从美国波士顿留学回到北京就参加了这次“敦煌艺术画展”时,周恩来鼓励常沙娜说:“国家正需要你们这样有学问有才能的年轻人,回来建设新中国很光荣啊!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正因为有了周恩来的这句话,本来打算和父亲同去莫高窟工作的常沙娜后来来到正缺少师资力量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做了一名助教,把敦煌艺术搬上了大学讲台。后来她还参加了新中国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把敦煌艺术广泛地运用到了建筑实践中。

1951年6月,在周总理的高度重视下,政务院派出一批专家到敦煌实地考察了莫高窟,并制定出了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临时与永久相结合、由洞外到洞内分步骤保护的方案,获得了中央的批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当时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指示首先拨款两亿元(当时的旧币,约合现在人民币两万元),修复了五座岌岌可危的唐宋时期木结构窟檐,并拨款改善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配备了吉普车,购置了发动机,莫高窟破天荒第一次安装了电灯照明。

1 962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会议,会上,周总理表情严肃、语重心长地说:“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解放前已遭受过帝国主义者残酷的劫掠和破坏,现在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否则,我们这些人不能向后世交代。”当时国家财力特别困难,但周总理毅然决然做出决定,在会上一锤定音:批准拨巨额专款一百万元,用于大规模抢修敦煌莫高窟,实施保护工程。

在周总理的关心重视下,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的第一次大抢修拉开了序幕。抢修工程自1963年秋季施工,历时三年。这使敦煌莫高窟成为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中迄今保护最好的石窟,也成为周总理关心和保护敦煌艺术的不朽丰碑和历史见证。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