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制作和配戴眼镜的?
几千年前,有只蚊子被夹在了一滴松香树脂结晶体上,一个好奇的人通过松香结晶体球,看到被夹的蚊子体形突然“变大”了,他意识到这可能是被放大的原因。由此启发了人们对光学折射作用的认识,进而利用天然水晶石琢磨成凸透镜,来放大微小物体,用以解决人们视力上的困难。这就是我国眼镜的雏形。
对于这种说法,张雪菲不置可否。不过,她告诉记者,在我国眼镜的前身是凸透镜。我国出土年代最久远的是汉代的凸透镜,江苏邗江甘泉二号东汉墓中就出土过一个金圈嵌水晶石透镜(放大镜),这个透镜镶嵌在用黄金精制的联珠花纹金圈中,非常精致。它直径1.3厘米,能放大物体4倍至5倍。
“和现代的眼镜相比,水晶眼镜比较笨重,容易破碎。”张雪菲话锋一转,但水晶眼镜也有它的妙用。“水晶是保佑平安和带来财运的祥瑞之物。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水晶)辛寒,无毒……(主治)惊悸心热……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摩翳碍……益毛发,悦颜色。”虽然不知道李时珍说的有没有根据,但是水晶眼镜因为是用天然水晶石手工磨制而成,因此,有一种清凉的感觉,戴上后对眼睛有清凉作用,能够调节用眼过度,缓解视觉疲劳,而且还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之效。
极尽奢华
水晶眼镜是皇帝的御赐品
“毕沅的眼镜,看东西能放大1~2倍。”张雪菲说,明清时期,水晶眼镜是皇帝的御赐品和贵族文人的专用品,由于造价非常昂贵,普通人根本买不起。而且,古代眼镜也不像现在这样,要先配光、调焦距等等,古代的眼镜就只能让字体放大,而且早期的眼镜都是没有镜腿的。
眼镜在明清时代被视为奇珍异宝,稀罕之物。因为它可以让“昏者视之明,小者视之大,远者视之近。”一些大臣常会上书请求恩赐一副水晶眼镜。明代宣德年间,皇帝常常作为御品赐给年老大臣,以矫正视力老花的缺陷。清朝时期,就连皇帝本人也迷上了眼镜。据说,康熙皇帝在得到两广总督进献的水晶眼镜后,试戴感觉不错,便赐给儿子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而胤禛当上皇帝后也说,他的眼睛视力原来没有现在这么“精明”,是从康熙皇帝御赐了眼镜后视力才变好的。雍正之后的乾隆皇帝,也时常戴水晶眼镜批阅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