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古代人是如何制作和配戴眼镜的?

2017-10-09  点击:次  故事屋

南京博物院珍藏着一副折叠式水晶眼镜,这副眼镜的主人是清代江南名臣毕沅。毕沅死后,他的后人把这副眼镜放在了他的身旁。上世纪70年代,南博的考古专家发掘了毕沅墓,发现了这副珍贵的眼镜……由此,关于眼镜的秘密就这样揭开了。

造价昂贵

眼镜用天然水晶石磨制而成

南京博物院的库房“戒备森严”,一走进地库,抬头就可以看到正对着你的摄像头,一个保安正对着路口而坐,看到这副眼镜还真不容易……“和现代的眼镜相比,这副眼镜长相真是够奇特的。两个手掌心大小的圆溜溜的镜片用木头包围着,外面涂着黑漆,远远看去,这个眼镜的鼻子部分,是一个拱形的眼镜梁,使用时以小搭扣固定,卡于鼻梁上。最奇特的是,这副眼镜没有眼镜腿,靠近耳朵的部分,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孔,黄丝带从小孔中穿过,戴的时候,眼镜就‘套’在脑后或者系在耳朵上。收起的时候,再把它折叠放进眼镜盒内。”南京博物院保管部的张雪菲和这副宝贝眼镜打交道多年,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兴趣。

张雪菲告诉记者,毕沅生前一定使用过这副眼镜,因为镜片上还有清洗过的痕迹。虽然200多年了,依然可以使用。拿在手上,镜片有一种清凉的感觉。这个镜片,不是现代人眼镜用的树脂,也不是玻璃片,而是天然水晶石打磨而成。“古代一副眼镜的造价相当昂贵。每块水晶石的透明度都不一样,就是一块天然水晶石,每个部位的透明度也不一样,因此造一副眼镜耗材相当多。一般而言,一块比较好的天然水晶石,或许只能磨制出一块镜片,因为天然水晶石一般最中间的部分透明度最高。而且,这些眼镜都是纯手工的,眼镜盒也是用锦缎做成的软包,一副眼镜价值不菲。”这样的眼镜,南博也就仅此一副。

安心明目

古人认为戴眼镜能调节眼疲劳

张雪菲告诉记者,中国出现“眼镜”这个词应该是在明代。“中外史籍上记载,眼镜是我国古老文化、医疗、技艺的遗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