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忆:农民拿腊肉皮擦嘴巴以后称自己吃了回锅肉
有知识的农民不吃棉籽油。门背后挂一片腊肉皮,出门前擦擦嘴唇,看似不经意地在嘴角贴一点辣子皮,别人问:“老表,今天吃什么?”他就自豪地大声回答:“回锅肉”。
知青和农民资料图
本文来源:快乐老人网,作者:佚名,原题为:《上山下乡岁月:“吃得快”比“吃得多”地位更高》
也许是城市里没吃的,数百万人便涌到乡下吃,流行语叫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本人虽说刚上初中就“知青”了,到了农村才知道自己吃的知识委实匮乏,根本不知道红薯藤、蚕豆杆、苞谷芯都是人间美味,很有必要接受再教育,跟着农民放开肚皮吃遍天下万物。有脚的除了桌椅板凳,长翅膀的除了飞机,什么都吃。
那时候人生的最高意境是——天上“淅漓淅漓”地下着小雨,土锅里“扑突扑突”地煮着红烧肉,窗外留得残荷听雨声,屋里氤氲肉香暖肚肠,要吃而未吃、有吃而等着吃的时候。这时候你可以做一些形而上的事:已是黄昏独自喜,拥被向火读菜谱。
不过村里常常没有吃的。炒菜没有油,锅底上用清水写个“油”字,也还凑合;收了稻谷和棉花,有油,就大吃特吃棉籽油炒饭。红米饭被油炒得乌青锃亮,宛如粒粒黑珍珠。黑珍珠滋润了众人生锈的胃,吃完饭,嘴唇染得乌黑锃亮,女知青看上去就像现在涂了黑唇膏的时髦女郎,一个字:酷。不过那时我们觉得她们不酷而“毒”,因为棉花从成株起就要打杀虫剂,油里一股农药味。
有知识的农民不吃棉籽油。门背后挂一片腊肉皮,出门前擦擦嘴唇,看似不经意地在嘴角贴一点辣子皮,别人问:“老表,今天吃什么?”他就自豪地大声回答:“回锅肉”。
也有肉吃,吃狗。因为猪鸡鸭鹅都被冠以“资本主义”的头衔,不准养,狗本来就“资本主义”了,还可以看门,严防阶级敌人破坏,贫下中农可以养。
1970年的夏天,我等谱写了“吃狗史”(吃狗肉的历史的简称)上最光辉的一页:深夜将房东的大黄狗杀煮了大快朵颐。待其寻上门来,男女知青已然肚皮滚圆,且将狗皮狗骨埋了屋后美丽的荷花塘里,躺在床上鼾然入梦,其速率之快,令人乍舌。然而,比起村里最瘦最懒的光棍汉“老棠梨”来,我等吃肉的速度就小巫见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