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地雷战:反汽车雷挫败日军
“土地雷”异军突起
由于敌人封锁,根据地制造地雷的原料极为有限,当时最让人们纠结的是上哪去找那么多造地雷所需的雷壳?起初,八路军军工部打算推广铁壳地雷工艺,但工程师们发现,大部分基层单位缺乏安全的铸造条件,于是改为就地取材。有一本民兵爆破教材这样介绍雷壳的选材:“铁壳当然好,此外铁壶、酒瓶、醋坛、罐头盒子、木头、凿孔的石头等等,无一不可用。”实际上,地雷的杀伤作用主要由内置炸药爆炸产生的高速破片,所以破片是什么材质不重要,高速度才是产生杀伤力的关键,只要是能装火药的密闭容器就能当雷壳。
造雷即便如此“将就”,中国军民还是遇到“原料不足”的问题,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委的宋任穷就反映:“坛坛罐罐虽然值不了几个钱,但破家值万贯,老百姓也就那么几个坛坛罐罐,用完了总不能让人家拿锅和碗给你做地雷呀!”实践中,中国军民逐渐发现漫山遍野的石头最适合拿来造地雷,不仅原料取之不竭,而且石雷伪装性好,于是石雷迅速成为根据地民兵最常用的爆炸武器。
当然,民兵不是工程师,像石雷这样的“土地雷”制造工艺不可能那么规范,质量也不稳定,经常地雷爆炸时没有炸开雷壳,而是从装药口形成火焰喷出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劣质土雷”的杀伤效果同样明显,因为被触发后,敌人虽然不会碰上“破片密集阵”,却要被“雷火焚身”。况且,“劣质土雷”引爆后雷壳完好无损,民兵还能捡回来重新装药,继续施展威力,当时的评价是,“土地雷”杀伤力有限,但布设地点星罗棋布,加之爆炸特性千差万别,对日军的心理压力远比制式地雷要大。
地雷战“由守转攻”
越来越多的地雷让日军感到恐慌,他们不得不“逢战必先排雷”,但根据地军民很快就能找到应对措施。例如,面对日军工兵使用的金属探雷器,八路军有针对性地推出反工兵地雷。据八路军地雷专家石成玉回忆,为阻止日军发现制式铁雷,他和战友们特意在地雷底部加上弹簧击针,日军一旦排雷,必然会触发击针,导致爆炸。
作战中,中国军民引爆地雷的方式主要是拉发,即通过拉火绳人工控制爆炸,优点是能够袭击特定目标,无需在埋雷的同时布置踏板等装置,隐蔽性强。但是,拉雷也是最考验人的一种地雷战法,为了保证地雷拉响,拉雷绳不能过长,一般以30米为宜,负责拉雷的战士必须等日军接近到30米以内才能拉雷,而且必须是徐徐拽紧拉火绳,太快或太慢都会导致地雷失灵。不过,中国军民有提高拉发雷可靠性的妙招,那就是“枪雷结合”,变“拉单雷”为“拉地雷阵”。根据地军民将地雷散布在道路旁边的沟壑中,待日军大队接近后,由预先埋伏的神枪手从多个方向对日军尖兵或军官实施狙击,将日军赶进沟壑等处隐蔽,拉雷手再趁乱拉响地雷。据说,这套战术也被用来打击前来探雷的日本工兵,经常是工兵被冷枪击中后,日伪军四散躲避,再遭遇“地雷阵”的打击,只好灰溜溜地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