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忆:插队时大伙轮流做饭 心中怕下雨又怕倒烟
有一次,一个男生把贴饼子烧糊了,不肯老老实实赔罪告饶,反而引经据典,声称凡是谷物,烤糊成之为炭,便可入药,性温,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烤得越糊,色泽越重,成色越好,毛主席教导“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贴饼子由黄转黑就是典型范例,这是对辩证法的活学活用。他的话或许说得不错,可错就错在忘了我们整天挂在嘴边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同学们收工回户,饿得前心贴后背,经济基础已濒一触即溃边缘,如何消受得起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于是不喜反怒,一拥而上,硬逼着那个男生吃了两个“鞋底子”。
和做饭相比,做菜比较容易。说是容易,其实是简单。煎炒烹炸,根本谈不上,所以不能说“炒菜”,只能说“做菜”,或者说“熬菜”,不图好吃,熟了就好。户里油很少,菜里能见点油星儿,大家就很满足。通常是土豆切片儿,白菜切块儿,往大锅里一扔,浇上一舀子水,撒上一大把盐,然后烧火,看看七、八分熟了,放上几滴豆油,再闷一会儿,就算齐活。后放油,显得油多,这是经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位男生做菜,手法粗放,把锅盖一翻,抄起一棵白菜,洗也不洗,扬起菜刀“啪啪啪”一剁,随手就把巴掌大小的白菜块儿扒进锅里。女生实在看不过眼,抗议了:“你这是做菜呢?还是馇猪食呢?”
后来做饭手熟了,两人一天改为一人一天.每逢当班做饭,心中总有两怕,一怕下雨,二怕倒烟。社员家里过日子很有章法,年底分了柴禾,堆成一个柴垛,上面缮好,风雨不透,不怕没有干柴烧。集体户过日子有今儿没明儿,柴禾就散堆在院里。下小雨还好办,可以从柴堆下面抽干柴,一下大雨,柴堆从顶到底湿透。后来有了经验,只要看着天色不对,大伙儿一声招呼,赶紧往灶间搬柴禾,一堆就是半屋。碰到连阴雨天,眼见灶间的柴堆越来越小,心里就不由打鼓,一心盼着雨过天晴。
冬春两季风大,最容易倒烟。刚点着柴禾,一阵怪风从灶洞吹出来,火随风灭,一团浓烟兜头盖脸,熏得眼睛、嗓子刺痛,涕泪横流,咳嗽不止。俯下身子,鼓足力气吹火,火苗将起,又是一阵怪风,又是一团浓烟。如此几次三番,终于落荒而逃,疾步窜出灶间。缓缓劲儿,定定神儿,看着浓烟弥漫的灶间,想到同学们收工回来要吃饭,咬紧牙关,趁风势暂歇,再冲回去奋力烧火。有时走运,能赶在收工之前把饭做熟。有时万般无奈,只好请同学们多多包涵,扒拉几口半生不熟的饭充饥。好在大家都明白“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虽说阴沉着脸,却也不大抱怨。毕竟,谁敢保证自己就不碰上倒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