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下生死盟约,30载“替代儿子”冲锋道德高地
1985年底,方海鹰依然放弃了部队推荐他上军校的机会,退伍回乡后到铜陵发电厂上班。上班后,海鹰特地买了一辆自行车,每天一下班就骑车去胡家打理家务,晚上也住在胡家洗烧刷陪老人聊天。胡家3亩多责任田分散在6个山坡上,好年景年收入不到l000元。每年冬天,胡绍栋的老寒腿就痛得厉害,连上厕所都要人背,方海鹰就睡在老人旁边悉心照料。星期天和节假日,方海鹰一大早就下地赶农活,打猪草插秧犁地收割,哪样活重抢哪样。虽然一开始进入状态慢,可方海鹰勤快利索虚心向乡亲们请教,很快成了里外农活的好把式,还把这个杂乱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勃。方海鹰细致周到的照料让胡绍栋和妻子濒临枯竭的心慢慢滋润起来。尽管方海鹰的巨大付出让大妈更喜欢他,而胡大伯心里仍堵着,不接受他喊“爸”。大妈对方海鹰解释道:“兴龙走后,你大伯痛苦得失常,白天跟兴龙写信说话,夜里经常把我哭醒。孩子,你喊我妈我乐意,可千万别再喊他爸,越喊他越痛苦……”不久,部队来了一封电报:根据有关政策,胡兴龙的妹妹胡桂兰可以参军。刚烈大义的胡绍栋二话没说,决定让桂兰接过哥哥的钢枪。送走了桂兰,胡绍栋和妻子的心里又空落落的,经常对着装有儿子遗物的旧木箱发呆抹泪。
1988年的冬天,方海鹰忙碌了一天刚睡下,突然听到隔壁房间穿来痛苦的呻吟声,大妈跑来告诉他,“老头子的胆囊炎又犯病了,疼得在床上打滚吐白沫子!”方海鹰一骨碌爬起,鞋子都没穿赤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背起老人,向2公里外的乡卫生院飞奔去!跑到医院,方海鹰已是汗流浃背,双脚被石头磨破得鲜血淋漓。在卫生院小楼下,面对狭窄陡峭的楼梯台阶,精疲力竭的方海鹰一捋袖子使出吃奶的劲咬紧牙背起胡绍栋,一步一踉跄地向2楼冲上去,几乎是脸贴着地爬上楼后,搀着胡绍栋一下子瘫软在急诊室。医生看见累得大汗淋漓的方海鹰,动情地对胡绍栋说:“你的儿子真孝顺,幸亏送得及时,否则若发生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但我们这里只能简单止痛,还要到市里大医院详细检查。”儿子,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啊,胡绍栋感到一阵阵凄然又一阵阵幸福,这个孩子虽是别人家的可一样在床前尽孝啊。转院后,医生说要动手术,方海鹰二话没说把准备买房的钱全部送到医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海鹰的努力没白费,他以实际行动打动了胡绍栋夫妇,成为他们家庭最重要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