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生活故事

李安:我就是少年Pi

2017-04-30  点击:次  故事屋

沉寂4年,李安用一部3D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成了自己在电影世界里的又一次冒险。影片中饰演派的17岁印度男孩苏拉·沙玛,眉眼间与少年时的李安颇为相似。台湾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曾当面问李安:“派是不是就是你自己?”李安点了点头:“是。”

3D电影的里程碑

李安:我就是少年Pi《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澳大利亚作家杨·马特尔的长篇小说《Pi》,讲述了一个名叫派(Pi)的印度少年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共存的故事。李安很喜欢这部小说,2002年小说获布克奖时他就读了,还推荐给了太太和儿子。有一段时间,这部小说成了李安家经常讨论的话题。

2003年,20世纪福克斯公司买下了小说的电影改编权,但在好莱坞找了好几圈,一直没有导演愿意接手。在很多人看来,将这部充满哲理思辨的小说改编为主流商业大片简直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连原著作者马特尔都觉得20世纪福克斯公司发疯了。“这个故事发生在海上,还有一堆动物,怎么可能拍成电影呢?” 李安最初也觉得,“这部电影是拍不出来的”,因为电影是讲究具象的叙事语言,而这部小说在这点上就和男主角的名字一样,“Pi即π,是个无理数,是不可解的。”但一来他被小说深深吸引,二来也是因为他在电影世界中的冒险天性——“我喜欢拍做不出来的电影。”更何况,在他心目中,“好像也只有我能把这部电影拍出来。”

这也是20世纪福克斯找到李安的原因:他擅长“不按牌理出牌”,有想象力和执行力,对一个新的东西,总会想到一个方法把它解决。李安解决的办法是:3D。

“2D无解,根本就拍不出来。”李安意识到,尽管还不成熟,但对于《少年派》来说,3D是解决问题唯一可能的途径。而且,3D不仅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这让已经对电影语言熟烂在心的李安惊喜的发现,他有可能成为在一条崭新路径上的开路先锋。但李安也承认,自己的3D之路走得磕磕绊绊,这是一项远未成熟的技术,没有前路可循。剧组从卡梅隆那里租了两台机器,体积很大,移动非常困难,“我们又拍水”,器材一旦出故障,剧组就会抓瞎,满世界打电话,把懂技术的人从美梦中吵醒。但很多时候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第一个晚上,整整12个钟头,一个镜头也拍不出来。李安说,自己就像是小白鼠,“我们在前面做实验,他们就在后面做新的器材。”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