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故事

孔子七十二贤人有哪些 他们的分别是什么人排名怎样

2017-09-14  点击:次  故事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我们坐在教室里,或是听着稚嫩的童声朗诵出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论语》时,思绪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也是在一间小屋里,此时的孔子还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和学生们坐在一起讨论着,“仁”、“人”、“义”等的含义,而让孔子没有想到的是他与学生们之间的对话,会在他死后对整个中华民族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孔子七十二贤人有哪些 他们的分别是什么人排名怎样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显学。虽然在秦朝时期,儒家学说一度受到了秦始皇的压制,但是在汉朝,儒家学说和儒生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儒家学说也如洪水猛兽般迅速占领了各种学说的高地,成为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的思想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因为孔子开办私学,让许多平民子弟有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更多的穷人孩子,为了改变命运,而纷纷来到学校求学,私学的创立极大地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也促使了一种更加公平的人才筛选渠道、机制的形成,那就是考试。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朝。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对孔子礼教的理解程度。由于科举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由汉朝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 分子,都在孔子的四书五经中打转。知识分子穷一生精力从事研究他的学说,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子。不得不说,由于这种儒学的熏陶,中国逐发展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追求智识崇尚智慧的狂热,以及稳健的文化。中国虽经常遭受侵略,旦其文化不但能屹立不绕,而且还能同化异族。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对民族的影响,但是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思想,它又不是万能的,教条主义下的社会,难免会有思想受到桎梏、保守的弊端。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孔子有学生三千多,真正学出点名堂的只有七十二人。说起“七十二贤人”的由来,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一路上走散的走散,留在列国当差的当差,后来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啦。他们前脚到,跟后就被陈蔡之兵围困起来,绝粮七天七夜。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能够食用的只有几袋子咸盐。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粒、喝盐水,这样一连吃喝了好几天。孔子见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的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

其实七十二弟子之说历来众说纷纭,通常认为是虚指。《史记?孔子(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记载了孔子大部分比较有名的贤良弟子,但有详细记载的远远不足七十二个,很多都只是有一个名一个字,勉强凑够七十七个,并不是七十二个,原文是:“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其他的多源于民间传说,真实性不高,所以七十二弟子应该是虚指。至于三千弟子相信也只是唐宋是世人夸大孔子的说法,春秋战国时并没有孔子有三千弟子的相关记载。

有道德的弟子:颜渊、冉伯牛、仲弓。

擅长政务的弟子:冉有、季路。

辩才出众的弟子:宰子我、子贡。

精通文章的弟子:子游、子夏。

还有:端木赐、曾参、子謇、高柴、仲由、冉雍、言偃、子张、子羽、子贱、子思、曾皙、公冶长、南宫括、季次、颜路、子木、子羔、子开、子周、子牛、子迟、子华、子旗、叔鱼、子柳、子鲁、子循、子析、子石,这些人都是史书有记载的

还有四十二人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姓名:子产、子之、子南、子敛、子骄、子徒、漆雕徙父、子徙、商泽、子明、任不齐、子正、子里、秦冉、公夏首、子中、奚容剱、颜祖等。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从他与弟子之间的交流,言语之间我们又认识到了,孔子原来也是个平凡人,他善良、正直、坚守道义,在自己学说行不通的情况下干脆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言行之间又体现出了他的率真和可爱。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