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励志故事

寻找梦想的行动派

2017-03-28  点击:次  故事屋

游戏刚风靡时,常有人对三国杀模仿国外的一款游戏提出质疑。他只是平静地解释:“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模仿,但游戏里也有我的逻辑和设计。这并不是抄袭。”

黄玉浩:沉迷“绝

世好题”

1983年出生,《新京报》深度报道部记者,写过阜阳白宫书记的覆灭、王亚丽造假骗官等调查报道。

2010年元旦,黄玉浩在微博里写下新年愿望:让远在安徽老家的爸爸妈妈坐飞机到北京来,陪他们去看天安门,请他们在饭店吃顿团圆饭。

他花了3年时间,终于有能力来实现这个愿望。

来自安徽省泗县的他,上大学时从家里带走一万块钱,还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从大一我就开始打工,基本上什么都干过。我卖过电话卡,发过传单……还跟几个同学一块儿成立过广告公司,为商家设计传单。再加上学校的助学贷款,基本能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黄玉浩说。

2006年,23岁的黄玉浩第一次从安徽老家来北京,揣着500块钱。“就是想找工作,也不知道去哪儿找。我背着一个大包,睡过火车站,睡过协和医院。”他说。

2007年,他已经成为《新京报》深度报道部的实习生。“瘦小,其貌不扬。”同事形容他。

但第一次出差,他就让人刮目相看。那是一次矿难,有人在事故现场驱赶记者。他跳下采访车,从地上抓起一件不知谁遗落的黄色矿工服,伸出手来抓了把煤灰,顺手抹了自己一脸,成功混入到矿工家属中进行采访。

3年里,他写了许多调查报道,从阜阳白宫书记案到王亚丽骗官案,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男孩。没有变的是他的眼神,找到一个好选题,他会眼睛发亮,兴奋地说:“这是一个绝世好题。”随后,他提着行囊,即刻出发。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个月的时间里,20天在采访,5天在写稿,剩下的5天在改稿。他习惯了用长久的时间来磨出一个好稿。他说:“也许有一天,我在一个小旅馆没睡醒、死在房间里,不认字的爸妈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转眼,他又投入到下一个稿件中。关于父母的那个梦想,又被搁置到一边。

他拾起了另一个梦想:“我只是喜欢记者这个职业,想做一名好记者。”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