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朱元璋当义子抚养长大的元顺帝之子
2008年,一位德国学者出版的论内亚古突厥人历史的专著就叫作《中部亚洲和中央亚洲的古突厥人时代》——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该书主题主要涉及古突厥人在蒙古高原和中亚河中地区(Mawarannahr)两大区域的历史活动,这位学者认为,“内亚”包括的地理范围非常广泛,往往还涵盖了黑海北岸、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流域以及西藏、满洲和外贝加尔地区,而上述地区一般来说并非该书在考察古突厥人历史时所重点关注的区域。由此可见,“内亚”这个概念,在应用中有方便之处,但的确包涵太广,很容易遭到质疑。他所谓的“内亚”竟被用来指代西起南俄草原、东抵黑龙江下游甚至库页岛一带的极其广袤的地区,有时其北限接近北极地区,南限则止于青藏高原。显然,其中不少地带的生态差异很大,如直接濒临漫长的海岸线的中国东北和俄属远东,就与地理意义上的亚洲腹地明显不同。将它们共用一个术语来概括,至少从生态环境上来说确实有些牵强。
澎湃新闻:那么,当初这一概念的提倡者是如何处理定义严密性的呢?
钟焓:关于如何定义“内亚”,塞诺先后发表过《论中亚欧亚》和《何为内亚?》两文来详细介绍其观点。在他的概念界定中,内亚和中央欧亚(CentralEurasia)实际上可以相互置换。而他对内亚概念的类似梳理也见于由他主编的《剑桥早期内亚史》的导论。塞诺坦承,内亚这一术语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实在太广,无法用统一的经济生态或自然环境来定义;在他看来,内亚作为学术概念的生命力恰在于这一巨大的区域在人类历史上总是成为挑战欧亚各大文明的蛮族的活动舞台。简言之,在塞诺构建的欧亚大陆历史观中,传统文明的承载者与来自内亚的蛮族之间的冲突对抗与交流互动,构成了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主线;而在承受蛮族影响这一点上,欧洲与中国在历史上均未幸免。因此,他在《剑桥早期内亚史》中不仅为影响中国历史甚大的匈奴、突厥-回鹘、吐蕃等设立专章,而且把在欧洲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匈人、阿瓦尔人以及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也一同囊括进来,以此呈现内亚民族作用于整个欧亚大陆历史进程的全貌。这样一来,“内亚”在塞诺的定义中所展现出的地理广袤性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