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维鳞是谁?他是怎么死的?傅维鳞的诗
傅维鳞是清朝大臣,原名傅维祯,后改名傅维鳞,生于公元1608年,去世于公元1666年,河北灵寿人,字掌雷,号歉斋。
傅维鳞生于明朝末年,于崇祯十五年过乡试中举人,但是很快明朝的统治就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推翻了,此后清军入关,中原大乱,科举之路中断。一直到清朝顺治年间,顺治帝入关开清朝科举,傅维鳞才得以在顺治三年进士及第,选为庶吉士。
顺治四年,傅维鳞授内翰林国史院编修之职,不久改内翰林秘书院。第二年到江南一带主持考试事宜,成为官路晋升的资本。
顺治九年,傅维鳞升春坊左中允,兼内翰林宏文院,开始分修明史。傅维鳞四处搜集明朝资料,包括各地文集、碑志、家承,综合各方材料相互借鉴考证,最终修成《明书》,包括本纪、宫闱、纪、表、志、记、世家、列传,一共一百七十一卷。《明书》后被征集入史官,得四方赞叹,无有不服。
顺治十年,考试翰林,傅维鳞因为熟知法度而了解民情,被顺治帝授山东岽昌兵备道之职,外放地方。任职之时,正好碰见山东遇见大饥荒,傅维鳞赈灾救民,数万人得以被救活。为此后官期间,他深入地方,了解民生疾苦,甚至亲自来到老农之中,通过实践所得进行改革。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普通农民深受其害,傅维鳞上书朝廷,请求开垦荒地,得到御史采纳,利于民众。
顺治十二年,因为在地方上建立的功劳,顺治帝以其爱民如子,治下有方,素有学问的理由,升其为大理寺少卿,迁太仆寺少卿,不久又迁通政使。升迁通政使刚刚过了五天,都察院左副督御史的职位有所空缺。顺治帝以问考究傅维鳞,傅维鳞对答流畅,且提出了许多可以为之的建议和政策,辎重使顺治帝再次迁其为都察院左副督御史。
在职期间,傅维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恪尽职守,严格履行谏官的职责。据说他每上一奏疏,四海无内无不钦慕其风采,争相传颂。后来因为上书请求更定世袭制度,傅维鳞被革职留任,不久官复原职。
顺治十五年,官复原职不久,又被升为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加太子少保衔。傅维鳞后来请假归乡,为母亲重修陵寝,上准奏。
顺治十八年,傅维鳞重入官场,先补工部右侍郎职位,不久转左侍郎又进工部尚书。康熙五年,为康熙帝监督皇陵修建事宜,事后以积劳成疾请归。不久父亲去世,傅维鳞悲哀过度以致损伤身体,不久病情加剧在家中去世。
傅维鳞在清朝,历任东昌兵备道、大理寺少卿、太仆寺卿、通政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太子少保、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等职,算是一位比较成功的官员。
诗词
闻钟
北山寺与东山寺,两寺钟声出暮云。
明月青灯照孤影,十年心事夜深闻。
过石仲生斋看竹
懒我曾多事,栽松始出阑。
怜君青眼共,喜借绿筠看。
雨色凝新翠,山光割暮寒。
隔篱才数武,日得醉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