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子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明,一个80后小伙,尽心尽力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18年,他的事迹被四十一团职工群众传为佳话,感动着每一个人。
陈明的童年与很多小朋友一样,快乐、无忧无虑。他的父母王志川夫妇,是三师四十一团前进煤矿的普通职工,家庭温馨幸福。1987年,王志川负责四十一团前进煤矿安全工作,在一次下井进行安全检查中突发事故,导致其腰以下双下肢瘫痪,右手粉碎性骨折,大小便失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被鉴定为特等甲级残废。
父亲遭遇了事故,但有母亲的全力承担和照顾,陈明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1987年,陈明随父母搬到团部居住,母亲也被安排在团卫生队工作。就这样,一家人开始了看似平静的生活。由于陈明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照顾父亲、家庭的方方面面,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她每天早上很早起床,给他翻身、吸痰、接尿、抠大便、喂饭等等,处理完家务事,先送儿子到学校,再赶去上班。每天起早贪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辛困苦的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持续承受的,何况是一个女人。陈明母亲在坚持了8年之后,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困苦,1995年,陈明母亲决定离婚,离开这个艰辛的家。就在离开之前,陈明的母亲拉着行李,最后问了儿子一句话:“你是跟我走还是留下?”当时只有12岁的陈明对母亲怨恨地说道:“我留下照顾父亲,直到我死的那天。”
母亲离开后,照顾家庭的一切就落在了这个12岁少年稚嫩的肩上。每天放学后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家,为父亲翻身、处理大小便、做家务……家庭的重担让年幼的陈明经常一个人在夜里悄悄哭泣,但一想到父亲和这个家,他擦干眼泪,依然坚守在父亲身边。当时,陈明父子俩还住在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离家近200米的公用水龙头接水。他家的水桶能装25公斤水,每天提50公斤水回家,对于岁数尚小的他来说十分困难,每次提水都是一步步地挪,久而久之造成了陈明背部肌肉损伤。即使这样,他仍坚持提水,经常是脸上分不出是泪水还是汗水。家中破旧的房子,也让陈明和父亲常常遭受“新蚊连啵”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