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学家申涵光简介 他的最终结局
申涵光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同时也是河朔诗派领袖人物,为直隶永年人,也有人说河北广平人。公元1618年,申涵光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同时也是一个官宦之家。申涵光的父亲申佳胤是明末崇祯四年进士,曾任明朝吏部文选主事,后迁升太仆寺丞,阅马京畿。
名门出生的申涵光,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之他天资聪颖,对待学习又十分的勤勉,“经、书、子、史无不涉猎”,所以小小年纪就已经很有声名。特别是于诗作方面,诗名可谓名扬乡里。
申涵光十三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父亲宦游。申涵光二十二岁的的时候,父亲申佳胤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其父曾经将申涵光的诗文拿给江南名士罗文止、章大力看。两人对申涵光的诗歌赞不绝口。而申佳胤却害怕自己的儿子沉迷在诗词之中,为了作诗而耽误了科举,于是严厉制止其再攻诗作。
虽然自己的父亲明确制止,但是申涵光却仍然在与好友游历名胜之时,饮酒作诗,好不快活,诗作日益精进。而且尽管十五岁的时候,补诸生,自己的父亲也一直期盼他能在科举入仕,从此光耀门楣。但是申涵光自己在这一方面却没有什么打算,他无心科举,反而与志同道合之辈论文立社,“载酒豪游为乐”。
万历六年的时候,战乱四起,以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遍及长江南北,正猛烈地震荡着明王朝。除此之外,关外的满族骑兵强势崛起,也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甲申年间,申涵光为避战乱,带着自己的母亲前往西山,“诛茅广羊绝顶”。在这期间,与杨思圣、殷岳、殷渊结下患难之交。再如何躲避战乱,都没有迎来太平的生活,反而遭受了惊天之变。
农民起义军气焰滔天,明军无法阻止。当时在京城的申佳胤,听闻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攻破了居庸关,便已经知道离京城城破不远了。他骑马回城,与众位大臣商议防守之策。的的那是农民起义军的强大声势早已吓破了这些官员们的胆,他们逃还来不及,如何还暇顾战守?无可奈何的申佳胤,最终只能选择为自己的君主尽忠殉职。
申佳胤给申涵光留下“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怕死,我决心行义顺命,为君王效力尽忠。”的遗言,便自杀殉国。父亲的死讯传来,申涵光痛不欲生,作为长子却要立刻站起来,支撑全家。
申涵光在给自己的父亲作完最后一次祭奠后,挥泪离别京城,回到故乡,承担起奉养老母、教诲两个年幼兄弟的重担。申涵光对于自己的弟弟疼爱有加,尽管自己已经无心仕途,却并不像耽误他们,便一直尽心教导自己的弟弟。将两位年幼的胞弟,抚养长大,培养成才。
弟弟们也没有辜负自己兄长的悉心教导,最终成才。公元1660年, 申涵盼高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充国史馆篡修官。第二年康熙继承皇位,遇朝廷大典,申涵光也被直隶学政选中,上报为恩科贡生。尽管如此,申涵光仍然无大志,没有入仕之心。后来他的弟弟也辞官归家,兄弟几个一起在家中著书立传,致力于经史和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留下《聪山诗选》、《聪山文集》、《荆园小语》、《荆园进语》等著作传世。
值得一提的是,申涵光对自己父亲的死一直耿耿于怀,不能相忘。所以回到家中之后,他还为自己的父亲立传作书,堪称孝子。
申涵光在清朝之时,一直未曾出仕,却与八方交好。不仅与当时清廷的许多大员,诸如保和殿大学士真定梁清标、刑部尚书蔚州魏象枢、礼部尚书宛平王崇简等人交好。同时也与明朝遗民傅山、顾炎武、张境心等人来往密切。
五十九岁的时候,申涵光走完了他的一生,在永年县广府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