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盒饭打造成亿元“大餐
“吃了么?”是熟人相见时常见的问候,张旭豪领头的“饿了么”公司却以它为商机,把盒饭成功搬到网上卖。
2008年4月,张旭豪还是上海交大的在读研究生。一天晚上,他和同学康嘉回到宿舍已经晚上十点多,感觉肚子饿了。他们便给几个餐馆打电话定餐,但都没有订上。“这外卖,为什么不能在晚上送呢?不如我们卖外卖吧。”
一句话,把两个人的创业梦想激活了,他们决定开发一个网络订餐系统,把盒饭搬到网上卖。
12万元的启动资金是他们东拼西凑来的。刚开始,他们一边承揽餐饮店的送餐服务,一边做市场调研。为扩大业务,两人在宿舍里安装了热线电话,当接线员又当调度员。
几个月下来,已有17家饭店愿意将外卖业务承包给张旭豪。为了让这17家店入伙,张旭豪和康嘉费尽了苦心。第一家餐厅让他们上门跑了20趟才谈妥,两人花费数万元,自行印制了一万本“饿了么”外送广告小册子,内容囊括了17家餐厅的菜单,在校园和街道上分发。
在广告的推动作用下,“饿了么”业务猛增。那段时间,他们每天要接150-200份订餐单。
2008年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为了更专业,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在网址注册上,他们没有用“www.”和“.com”,而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网络订餐系统初运营时,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达500-600单。可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康嘉却因为过于奔忙劳碌而“后院起火”:先是一名窃贼光顾了他们的宿舍,将电脑等财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员工在骑车送外卖途中出车祸;随后,又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车被偷;公司核心成员中有两人选择退出,引起团队动荡。
重重压力下,张旭豪不得不撤销热线电话和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动下单和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