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童话大王》都是哥哥买的,因为我是穷光蛋,手头就是有几个小钱也都买酸梅粉去了,乐衷于发现袋中不同形状的小瓢子,那是用来舀酸梅粉吃的,乐此不疲。
印象中隐约记得《童话大王》里除了《舒克与贝塔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还有《第309密室》的连载及《五个苹果折腾地球》吧,我觉得无味,连个图画都没有,那时喜欢动画片,动画片里也有《舒克与贝塔历险记》,很喜欢,幻象着做一只老鼠真幸福,还能有辆坦克或是小直升飞机去冒险。
那时我是电视迷,一坐到电视前便雷打不动,以前可没那么多的广告,最喜欢看动画片和童话剧。那时已经识字,而且周围订了全年电视报的也只有我家,于是我成了动画片与童话剧的预报员,我一发号施令,我们的据点――邻居家的电视前就聚集了一群的孩子。
我倒是很喜欢童话,上中学也还偶尔看一些电视上的外国童话剧,毕竟国产的太少了,我觉得童话还是以动画片或是电视剧的形式才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童话,形象而生动。
诚然,我也觉得文字能带人更多的想像力,但想像源于实物,而后才是图片与影像,再抽象为文字,《童话大王》倒是适合父母读给小朋友听,可惜那时父母他们都很忙。
渐渐长大,玩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从那以后,《童话大王》从我的世界消失了,对于《童话大王》的印象成了“舒克与贝塔”,只是偶尔逛书报亭的时候还记得有《童话大王》,不过我买的是文摘类的东西,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
只是偶尔还会常常想想,家里的《童话大王》应该还安在吧。
即使这样,对童话的兴趣依旧不减,初中时,一套世界童话选集在手,仍读得津津有味,至今还记得那书装帧的封面。
《童话大王》原是月刊,现在才发现在成了郑渊洁的代名词了,重新认识郑渊洁缘于偶然,在一个朋友的博客上转载了一篇文章——《郑渊洁:一个著作等身的文盲》,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为自己的生殖器打工,小学未毕业的他却打造出了一个童话王国。
我沉迷于鲁迅,他的语言具有很大的穿透力,而郑渊洁比鲁迅更直白而大胆,于是我便对于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好奇,我更关注的是作家本身——一个最高学历为驾校的文盲及他的文字生涯。
偶然的原因看到了他在新浪的勃客,我便把他加入了收藏夹,经常去做客,去感受他的博爱、宽厚与善良,老大尽情与美女合影,讲述他的生活点滴,乐此不疲;去看他如孩童般的快乐与笑容,在勃客上,我们如此近距离地接近他的生活。
我想,摘下面具的他才是真正的童话大王吧,然而他写的小说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引来诸多的指责与非难。
他再次为童话而戴上面具,他决定以后不再发表已经完成了的小说,甚至不再写鼻子以下的部分,这说明读者在他心中的份量;他爱惜自己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他甚至连日产的本本也给换了,为读者而改变自己的作家,他是第一人,我由衷地敬佩他。
我能感觉到他对读者深深的爱,为童话而背负的包袱在这种深挚、强烈的感情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能屈能伸者,大丈夫也。
他的《童话大王》发行了上亿册,他写了二十几年童话,就象他所说的,写作本身已经成为生理需要,他是中国的安徒生,他谛造了一个童话王国。
我想,郑渊洁对人的影响,绝对不只限于他所创作的童话,也包括他作者本身。我觉得他本身的经历以及他的言语对人的影响甚至大于他写的童话,他本身就是一个童话。
长大以后,我对于童话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并不需要在这世界上寻找童话,而是在寻找美好,无论挫折、失意还是落魄,都不能泯灭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
我也期待童话大王可以加油努力,献上更多与世界著名童话相媲美的作品,脍炙人口,流传百世,象《快乐王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丑小鸭》等等等等。
心中能留下“书克与贝塔”,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有了童话的人生让人没有缺憾。借用一句歌词“童话虽己不信,仍深深相信你!”是的,童话虽已不信,但我们仍深深地相信生活,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活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和地继续耕耘。
童话能在我们心中留下一片净土,幻化为无穷的能量,为我们心中撑起一片睛空,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世界,保持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坚持着对理想与人生的执着。
每当提到童话,我总会想起他,他就是童话大王——郑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