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蒋介石为何不让父母合葬因他严重恋母
蒋介石后来回忆说:“……13岁夏外读后回家之泣,与母之泣,举凡平生之泣,此三者为最甚也。”这是蒋记忆中哭得最厉害的第一次,耿耿于怀。王采玉亦觉母子的感情有难言之隐,于是慌忙给儿子提门亲事,找了一个比蒋大5岁的女子毛福梅来代替自己。此时的蒋介石处于青春期的断乳期,虽然已压抑了娶母的潜意识,但又容不得在他们融洽的母子感情中插进一个外人。在新婚之际,便大肆混闹;母亲见儿子不理解她的苦心,于是向隅而泣,直到蒋介石跪着哭求,母子方抱头痛哭,王采玉才说了“余自汝父逝世,抚育汝至今日成室”之类的伤心话。蒋介石听完大哭,这是蒋平生第二次哭的最恸。但是新婚第一夜,蒋介石不与毛福梅同房,却在王采玉床上赖了一夜。第三次就是王采玉魂归之时。蒋又是哭的死去活来。
因此,日后王采玉因病而至死亡,蒋介石却一再将此害母罪名,强加到其妻身上,说毛氏“害我母亲于郁死”,王采玉“即死于毛氏之身上”。谁都知道,毛福梅与王采玉相处融洽,孝顺婆母是远近闻名的。蒋介石出此罪名乍听近迹荒唐,王采玉得病,毛福梅侍候榻前,可谓贤媳,怎么能说是“害死婆母”呢?仔细再分析,没有毛福梅就破坏不了蒋介石的恋母之情,他便可以还作孩子承欢膝下,但结了婚,他便成了大人,要离开母亲身边到外面去上学,要和老婆睡在一起,这难道不是毛福梅一手造成的吗?蒋介石在信中写道:“……甚至吾与吾慈母水火难灭之至情,亦生牵累……而再加以母不认子,则何有人生之乐趣也。”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蒋介石恋母症表现的突出方面,是王采玉死后,蒋捶胸顿足,哀哀欲绝。多次梦母,“醒后,犹余哭泣声”,“念母无已”,表示“母果有灵,儿愿随侍地下也”。并亲自前往鱼鳞岙,“寻母安穸吉壤”。但由于幼年时,蒋介石曾见其父与其母亲热,由此产生的厌恶至今未减,所以再加上其母生前曾嘱他死后不与其父合葬,因此,蒋介石不让其母死后与其父合葬,而另寻墓地,这是他俄狄浦斯情结的又一表现。
蒋介石为其母选墓地,亲自前往当在数十次以上。同年8月,孙中山自广州急电蒋“墨绖从军”,蒋到上海后,因连日大雨,担心其母棺被淹,又返回溪口。总之,他不想离开母亲的灵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