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僵尸肉上了国人餐桌背后:边监等5环节全失守
批发市场准入门槛低,不需要提供产地证明和产品质量证明就可进场销售,质量控制的市场准入制度形同虚设。包装和标识不符合规范,缺乏产地、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质量安全信息不可追溯。安全检测意味着增加批发市场设备和人工的支出,安全检测、检验只是流于形式。批发市场的市场准入、包装、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和检测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僵尸肉”从批发环节顺利进入到零售环节。
三是网店提供兜售渠道。走私冻肉除了通过各地实体店进行销售,互联网平台成为其主要销售渠道。目前法律法规对电商的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区,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电商的销售食品的准入门槛、相关资质、法律责任等都没有具体的规定。网店兜售问题食品,消费者很难对网购食品进行售后维权。更因为网店每次销售交易额比较小,并不构成刑事犯罪,即使被发现了,也只是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犯罪成本低,使许多电商铤而走险。
四是物流环节无担当。货运环节,收货人与货物往往是分离的。走私冻肉进入国内之后,货物由物流公司运送到交货地点,物流公司只负责运输,对货物的质量安全问题毫不关心,也不核对收货人的真实身份,即便知道是非法冻品,司机也是明知故犯的。一旦货物被查扣,就会被当成无主货物,或者被当成信息错误的货物,闲置、收缴入库或者放行,对不法收货人没有约束。物流环节对食品安全毫无担当,“僵尸肉”在存储运输环节逍遥法外。
五是消费者防范意识差。消费者对肉品价格敏感,购买肉品时价格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僵尸肉”价格低,还经过“化妆”上市,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例如,“高龄鸡爪”用过氧化氢等漂白剂浸泡,再加上调味料腌制,卖相很好,色香味俱全。消费者缺乏常识,再加上图便宜心理,使得“僵尸肉”有了市场。
确保食品安全的战役应延伸到海外
之前倡导的食品安全是囊括“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链条的安全,强调国内流通;而这次是跨境流通的食品出了问题,这也给我们一个非常大的警示,整个流通的安全不仅仅要关注国内流通,更要考虑“从海外到餐桌”的安全。食品安全监管策略要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前移监管重点,延伸监管链条,设置多道防线,从源头到餐桌全链条管控,尽一切可能将隐患消除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