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帝王的“中国”梦
2017-05-04
点击:次
故事屋
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398 年) 定都平城( 今山西省大同市),至孝文帝拓跋宏太
和十七年(493 年) 迁都洛阳, 历时95 年。在孝文帝的十七年间, 他大力推行汉化,依汉制进
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明堂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礼制建筑。
向南·鲜卑
从北魏追尊的第一代始祖拓跋毛开始,就在不断地迁移,这自然是鲜卑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迁徙本性使然,只有首领,没有君主,一个固定的都城自然也不重要。每一次大规模的南迁,确实都阻力重重,但迁移一直不绝,拓跋鲜卑的活动也越来越向南,最终与中原,也就是当时所谓的“中国”逼近。直到晋代,拓跋宏的先祖拓跋猗卢才在盛乐(今和林格尔)筑城定都,但这个所谓的都城并非人们概念中的都城,只能勉强称为一个据点,让他们在马上挥刀,射狼逐羊,以及南下劫掠后,可以归来有个享受猎物和战利品的地方。
当时确实也有一个“南都”——平城,但这个都城更多是为了邻近南方,作为一个与中国贸易场所,几乎没有进行任何修筑。直到拓跋猗卢两代之后,拓跋什翼犍时期,族人仍然“逐水草而已”。当拓跋什翼犍打算在灅源川筑城郭、起宫室的时候,还被他的母亲平文太后以“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难卒迁动”为由拒绝——首先想到的是敌人来了如何逃跑,这显然不是一个帝国应有的气度。
这一切应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