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绽放的邮花
晋冀鲁豫边区发行的“代邮券”,于1942年6月1日发行,用条纹土纸印刷。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开始计划进行邮票图案的设计和印制工作。由于当时日军开始进行冬季和年关“扫荡”,战斗频繁,交通方面的主要精力用来保证战时联络,无法进行邮票图案设计和印制工作,也无法保证在原定的1942年6月1日发行邮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就先印一套比较简单、容易印制的邮资凭证来暂时代替。在边区邮政总局局长韩永赞提议下,选用了“代邮券”,于1943年1月1日交通总局发行邮票时停止使用。“代邮券”是抗日根据地的一个创造,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保证了根据地人民按时实行有资寄递,推动了边区交通事业的发展。
宣传抗日鼓舞士气
陕甘宁边区发行的“中华邮政”邮票,1套3枚,分别为“宣传图”、“农耕图”和“战士图”。“宣传图”邮票主图为一位站在台上演说的干部,右手叉腰,左手挥动,正向广大工农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呼吁共同抗日,台下群众围观听讲,整个画面气氛热烈,感染力强;“农耕图”邮票主图为一农民正在扬鞭催赶着牲畜耕地,表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努力发展生产,做好抗战后勤工作;“战士图”邮票主图为一名手持步枪的战士,战士左侧为冉冉升起的五角星,右侧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表现了我们的战士守家卫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这三枚邮票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三大任务——宣传、生产、战斗,全面地通过邮票的形式展现出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是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一枚大型邮票,免费发给抗战军人使用。邮票主图是一位全副武装的军人,头戴草帽,身穿军装,肩背子弹带,子弹带上有个阿拉伯数字“5”的暗记,双手紧握上了刺刀的步枪。“抗战军人纪念邮票”是为鼓励军人抗战、优待抗战军人通信特别发行的。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军人专用邮票、第一套无面值邮票。
“清河区五角星图邮票”是山东根据地最早发行的邮票。主图为五角星图案,周围是整齐的横线,上方弧形框内书“战时邮政”。五角星象征光明,横线象征波涛,弧形框象征战旗,寓意根据地群众抗日情绪高涨如波涛汹涌,高举战旗,向着光明奋斗。这枚邮票的身世也是极为独特的,在未正式发行之前,是以教具的形式在教学中使用的,这在中国邮票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1940年7月,为培养干部,清河区交通总站率先举办了第一期邮务干部培训班,8月举办了第二期。培训班主要学习当时的时局、中国的前途命运和邮务通信手续制度。为培训干部学习邮务,交通总站油印了一枚五角星图邮票作为学习的教具,并免费发给各单位试贴。10月,交通总站改称战时邮局,这枚邮票经过修改后正式发行,至1943年才停止使用,前后使用3年。但由于邮票发行使用于抗战最艰苦的年代,现在发现存世仅2枚,极为珍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