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靖国神社”式的历史认知:军国主义幽灵在日本游荡

2017-10-28  点击:次  故事屋

在这座所谓的“神道教”神社中,日本传统信仰与军国主义合二为一,为国家而死、为天皇而亡者在此处得到“褒奖”。日本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河上肇在1911年的《中央公论》上撰文嘲笑日本人都是所谓“国家教”的信徒,他如此写道:“对日本人来说,神就是国家。天皇则是这个神圣国体的代表者。”在这种意识形态笼罩之下,“国家就是人生的目的,为国家而生、为国家而死是他们的理想”。于是,那些为日本军国扩张而死者,无论出于怎么样的原因,“死后都被当做神来祭祀,靖国神社便是如此”。

换而言之,靖国神社既不是单纯的宗教设施,也非哀悼场所。东京大学教授高桥哲哉曾一语道破靖国神社的性质:它不是哀悼战死者的设施,而是褒奖那些为军国主义而死者的设施。它不是以否定那场侵略战争为目的而设立的场所,相反是以歌颂那场战争为目的而运营至今。战争的残酷与悲伤,在此处被转化为对“国家教”的颂扬。事实上,在二战结束后,靖国神社还肩负着继续“传播”这种军国主义历史观的重任,至今仍影响着日本人对待战争、战败问题的态度。

高桥哲哉:《靖国问题》,三联书店,2007年。

战后日本的靖国逻辑

这种“靖国神社”式的历史观渗透在战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2013年上映的日本电影《永远的0》(永遠の0)便传递着此类历史认知。在这部让安倍首相热泪盈眶的电影中,有一幕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的桥段:参加“神风特攻队”的主角,驾驶零式战机飞翔在今日东京市区的上空。通过这一幕现实与想象嫁接的场景,同样在表达与安倍首相类似的历史认知——旧日本帝国军人的“牺牲”换来了当今日本的先进与繁荣。

2013年底上映的《永远的0》在日本获得了近87亿日元的高额票房,观众人次突破700万。其原著小说发行量亦高达180万册,作者白田尚树为安倍晋三的重要“幕僚”与支持者,曾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东京审判,主张日本“重建军队”。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