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揭秘:汤恩伯为何位列河南本省“四大灾害”之一

2017-09-19  点击:次  故事屋

汤恩伯 资料图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8月5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明嘉靖八年也就是公元1529年,守备张珍在一处军事要塞的北城墙,开了一道小门,由于门小如口,又由于是张珍开筑,一来二去这小小的军事要塞便有了一个诨名“张家口”,四百年后,当年小小的军事要塞已经是华北北部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张家口又被称为“张垣”,“垣”者墙也,作为军事要津战略重镇,张家口的确起到的是城墙的作用,1937年8月,中日双方的大军围绕着张垣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鏖战,平津失守之后察哈尔一时处在三面临敌的态势之中,坐镇省会张家口的察省主席刘汝明也是大为紧张,此时驻守察哈尔的只有刘汝明担任师长的二十九军一四三师,刘立刻电请中央增援,大敌当前,南京方面不敢怠慢,立即命令驻扎在平地泉的十三军以及二十一和八十四师立刻东进,驰援刘汝明,十三军军长便是大名鼎鼎的汤恩伯。

说到“名”,汤恩伯在过去的正史之中留下的算是“恶名”,据称当时河南人称本省四大灾害为“水旱蝗汤”,“水”者洪水也,“旱”者指的是旱灾,“蝗”是蝗虫,“汤”汤恩伯是也。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对汤也大加鞭笞,称汤的军队军纪非常坏,除此之外吃空饷,盗卖军用汽油,也是这支部队的长项,在后来国共的较量中,由于反共坚决,加上在老师陈仪这件事情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汤恩伯更是成为反面教材,不少影视作品都把汤恩伯描绘成骄横无能的贪生怕死之辈,尽管汤恩伯的口碑很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抗战之中的汤恩伯打鬼子打得非常坚决,他是中国军队中让日本人颇为忌惮的悍将。

话说1937年8月6号,汤恩伯率军队抵达了察市省,刘汝明率省府各厅处长到三十里外的孔家庄车站迎接,回到省府之后,刘汝明立刻邀请先期到达的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前来和汤恩伯共同商讨防务,三个人坐定之后一番讨论,大致判定了日军攻察可能走的三条军事路线,一南口,二,独石口,三,张家口,高桂滋当即表示,他愿意率部去防守独石口,刘汝明马上决定将原在独石口的保安二旅交由高桂滋指挥,与此同时刘汝明向汤恩伯提出建议,让汤接防张家口,刘本人则去守南口,刘汝明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提请,确实是事出有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