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幸有茅棚暂避雨

2017-09-01  点击:次  故事屋

在沅陵,曾有“军政部七十七后方医院”,从1938年到1946年底,它在这里坚持了8年。

城市大膨胀带来暂时的“繁荣”

内迁,带来了湖南市镇暂时的“繁荣”。域内出现了许多“小南京”、“小上海”,中等城市衡阳、湘潭分别被称为“小南京”、“小上海”,小城市的津市、安江也被称为“小上海”,就是一些小镇,如黔阳(今洪江市)的托口、洞口的高沙也有了“小上海”的美誉。

机关增加、工厂增加、学校增加、军事单位增加……仅芷江这个小县城,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驻扎过的各种军队及大小军事单位多达220个。随之是人口的膨胀,东南西北人,会聚在湘域。

以辰溪为例,这里地处湘西中枢,为通往川、黔、滇的通衢,公路四通八达,水运畅通无阻,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加上能源充足,煤质优良,故成为疏散的要地。抗日战争前,“辰溪县城人口约五千余人,至1938年增至近10万人,由大路口伸延到向家园;由小路口伸延到潭湾、抱木洞;由县城东下经七里台伸延到孝坪;西下沿河两岸伸延到张家溜。临时搭盖的简陋棚舍,鱗次栉比,到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西门柳树湾一带河中,帆樯林立,木排纵横,桨声、橹声、吆喝声夜以继日。中南门码头,待渡的汽车排成巨龙,载客的小舟来往穿梭……每逢二七场期,四乡农民云集县城,买进卖出……场上挤得水泄不通”。由于辰溪人口骤增,旅馆、饭店、商店亦应运而生。

湖南敞开胸怀,接纳“流入者”,为他(它)们提供立足的土地,搭起暂时躲避风雨的“茅棚”,提供养精蓄锐的食物,同时让自己繁荣起来。

上一页2345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