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六兵变”内情:日军下级军官想阻止日本侵华?
“统制派”和“皇道派”的由来
“九一八”之后,一夕会抬出了“非长州三将军”的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和林铣十郎取代宇垣派阀来充当陆军首领,但这三位将军并非无能之辈,不是听任一夕会控制的牵线木偶,反而在陆军里隐约形成了以荒木为首的土佐和佐贺出身的新派阀,这不是一夕会原来的宗旨。
荒木贞夫长期从事对苏俄工作,参加过西伯利亚远征,担任过驻苏俄武官,因而特别重视苏俄,在他看来日俄之间一战不可避免,而时间大约应该在1936年左右。理由是苏联从1933年到1937年实行的第二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之后国力将会大增,会对“满洲国”产生巨大的威胁。当年日本陆军的元老山县有朋就是在看到即将建成的西伯利亚铁路对日本将会造成的威胁之后才下决心进行日俄战争的,所以现在的日本应该在苏联的威胁切实形成之前准备对苏战争,而这个时间应该是1936年左右,这就是一时间甚嚣尘上的“1936年危机论”,一夕会领军人物之一,“巴登巴登三杰”中的小畑敏四郎因为担任过驻苏武官,也同意荒木贞夫优先解决苏俄威胁的设想。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任武官,目睹了德国失败的永田铁山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一战”是一次总力战,考验的是国家的国力和纵深,而日本的国力和纵深都不足以支持一场大战。如果日本真要在未来的大战中取胜生存下来,除了稳固已经得到了的满洲之外,还需进一步向中国关内扩张以取得资源和战略纵深。
这样,控制着昭和军阀的一夕会的两大领袖永田铁山和小畑敏四郎就分道扬镳了,分成了后来被称为“统制派”和“皇道派”的两派,分裂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南进”还是“北进”的问题,和十年后重燃的“南进北进”争端中南进的目标是南洋不同,这次南进的目标是中国的华北地区。
两派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冈村宁次在战后曾多次后悔“为什么不能停留在1933年5月31日的塘沽协定上”,其实在塘沽协定之前的4月中旬到5月上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联合召开的四次“省部首脑会议”上,皇道派和统制派的龟裂就已经公开化了。可能是因为冈村宁次当时在关东军参谋副长任上没有参加这几次会议,不知道永田铁山和小畑敏四郎分裂的起点,但就冈村的位置他应该知道在国内发生的这些争论,所以他的感慨有点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