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朝鲜战争形势的转折点:志愿军首次对美军进攻失利

2017-10-14  点击:次  故事屋

从战略上看,砥平里之战标志着志愿军战略进攻大规模、大踏步、大纵深运动战的结束,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相持阶段来临。从战役上看,砥平里战斗失利打破了彭德怀稳定战局的希望,东线未能达到破坏敌军战役布势的目的,西线阻击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军丢失汉城,全线撤过汉江。从战术上看,美军发现了志愿军火力薄弱、对坚固据点攻坚能力不强、协同不严密、持续作战能力差等弱点。此战后,整建制的美军部(分)队一旦被志愿军包围,不再急忙突围,或在撤退途中被我大量杀伤;而是依托有利地形,必要时以坦克和卡车建立环形防御,依靠猛烈火力和空中支援与我硬抗,造成我重大伤亡,进攻难以为继。

1950年12月26日,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临危受命,飞抵韩国,接替沃克(已阵亡)出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并得到麦克阿瑟授权,统一指挥另一主力——美第10军,实际上是驻朝联合国军总指挥。他上任伊始,即着手了解参战中朝军队实力,总结联合国军失败教训。李奇微认为,志愿军的战斗精神和士气“无与伦比”,战术“勇猛灵活”、“无法抗拒”,指挥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联合国军”最害怕与志愿军近战夜战,害怕被志愿军迂回包围穿插。同时,李奇微也发现中朝军队由于没有制空权,缺乏空中掩护;没有机械化、摩托化装备,火力弱,突击力和机动力差;随着战线前移,后方运输线越拉越长,缺乏运输工具,后勤补给极其困难。因此志愿军战役进攻受到很大限制,只有能力发动“月圆攻势”(每月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礼拜攻势”(每次战役持续一个星期)。李奇微由此认为“联合国军的出路只能是进攻、进攻、再进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对付志愿军的办法:当凶猛的“礼拜攻势”接近尾声时,即以强大的反击力量投入前沿,向弹尽粮绝并准备转入休整的志愿军发动猛烈反击,不让志愿军有喘息之机。据此,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一周后,李奇微发起了“猎犬行动”,在水原至利川间的两军对峙线上,派出少数力量向北进行侦察性进攻。侦察虽没有完全弄清中朝军队具体战线和意图,但探明了中朝军队没有发动新的战役的能力和意图。10天后,李奇微下令发起战略性进攻战役“霹雳作战”,集中地面和空中力量共约23万余人,要求“向北进攻,直至碰到敌人的主抵抗线为止”,并采用“磁性战术”(即与我军粘着,当我军进攻,其主力主动撤退30千米,正好是我军夜间徒步行军距离,不被我军迂回包围;尔后依靠强大空、坦、炮火力,大量杀伤我临时驻止兵力;以此反复,直至消耗我军至力疲弹绝),由西至东逐步发起反攻,联合国军开始全线北进。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