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绥西抗战回族部队铸“血肉长城”:烈士遗骸伤痕累累

2017-04-23  点击:次  故事屋

碑座高3.22米、碑高13米,表示五原抗战在1940年3月22日取得胜利,以及五原13个民族的人民对英雄们的敬意。此外,碑身呈抽象的3把利剑,象征着五原大捷中参战的3支主力部队——101师、新31师、新32师。

从2005年开始修缮以来,就有社会各界群众前来陵园参观祭祀。它是当地居民及各地游客瞻仰先烈的重要场所,成为内蒙古地区纪念抗日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早在6年前,其年接待游客就超过了13000人次。

不朽老兵

绥西战役抗战老兵孙道增:

“当兵就不能怕死,国家才有希望”

这位老兵是不幸的,战争爆发国军抓壮丁,他鬼使神差顶了二哥,在辽阔的河套平原上,直面日军枪炮。这位老兵又是幸运的,村子里同时走出去的三个兵,只有他一个活着回来。

他叫孙道增,一个打仗不怕死的老兵。自1938年入伍到1947年退伍的9年中,他一直于第八战区指挥官傅作义所辖部队服役,在绥西战役中曾血染山河。

顶了二哥去当兵

1923年,孙道增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一户农民家中,因家境贫寒,年幼时全家10口人走西口,一路讨饭来到内蒙古五原县。

孙道增说,抗日战争暴发后,他大哥孙会增1937年被国军抓壮丁抓走(1943去世),隔年又来抓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二哥孙喜增,经乡亲们讲情,同意该抓孙道增。当时孙道增在五原学徒,11岁的五弟孙绍增被当成人质随军,直到两天后孙道增赶去将五弟换回。这一年,孙道增15岁。

在军队训练两年后,他当上了班长。

手臂被敌人刺伤

1940年1月,绥西战役拉开序幕。日军关东军长官纠集日伪军数万人,出动汽车1000多辆,配备12架飞机和大量坦克大炮,兵分三路向河套地区进犯。傅作义调兵遣将,予以还击。

据孙道增回忆,他第一战在乌拉特前旗的卧羊台打,第二战在乌拉特中旗的乌不浪口,第三站在包头。敌方基本都是伪军跑前面,日军垫后,鬼子少,多数是汉奸。

孙道增说,他曾被7个伪军包围,想着横竖是一死,趁对方不在意扔出手榴弹,爆炸后后续部队也赶上来了,算是从鬼门关里逃过一劫。

战斗期间,他被敌人刺刀挑过,伤口长达六七公分,当时没有好药,修整了好几个月才好。说完,孙道增伸出枯槁的手臂,这70多年前的伤疤,至今仍依稀可辨。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