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元代女性行医记录渐多:朝廷规定子女必须袭父业
宋代之后,女性行医的记录渐多。特别是元、明两朝,朝廷采取了医户制度,规定各户必须子袭父业。一入医户,子孙就必须世代业医。
资料图
本文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02月24日B4版,作者:张勇,原题为:《古代凤毛麟角的女医》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热播,中国古代的女医生也大受关注。其实,在我国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女性大多封闭在闺阁之中,很少人读书识字;而且,因医术传男不传女,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医,也多以男性为主。虽说如此,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出名的女医仍不乏其人。
汉代义姁、淳于衍
最早见于史载的女医是西汉时的义姁。据《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义姁精于医术,曾为汉武帝之母王太后疗疾,颇受太后信任。
西汉时,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古称“视产乳之疾者”。生活在公元前128年前后的义姁,悬壶济世,深受群众的爱戴和欢迎。由于她医术精湛,朝野共知。汉武帝更将她召入宫内,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
传说,义姁自幼聪明伶俐,对民间医药有兴趣;她乐于钻研医术,遇有医生走村串户看病,总爱跟着学,看医生怎样望、闻、问、切,或竖起耳朵,听医生讲解医理,并虚心求教。久而久之,她不仅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而且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天,外村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病人。病人的肚子胀得像一个灌满了气的皮球。义姁对病人仔细诊断后,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部扎了几针,然后拿出一包自制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上,同时给病人熬服汤药。3天后,病人腹胀开始消退,呼吸变得均匀,不久就痊愈了。自此以后,义姁的医名便在方圆百里传开。
但《史记》并未具体谈及其医术如何,之所以记载义姁,也并非出于医学的理由,而是因为其弟义纵系当时有名的酷吏,司马迁在为其作传时顺带提及了义姁,而且也是一语带过。但不论怎样,义姁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女医生,由此她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女中扁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