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兴旺发达的大汉帝国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厚葬?
汉代墓室的结构除了土室外,还有砖室、石室、木椁室等,形制和规模随时代和墓主身份的差异而不同。西汉早期用木椁室墓,后流行空心砖墓与石室墓。
西汉早期,帝王墓室采用木椁玄宫的建筑方式。其所用木椁,具有象征地上建筑的性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同墓室一样,可以称为椁室。汉制规定,皇帝、诸侯的椁室以“黄肠题凑”构成,发展了先秦时代人君“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梗、枫、豫章为题凑”的葬制,在西汉中期普遍使用,盛极一时。《旧汉仪》记载,汉武帝墓“梓棺柏黄肠题凑”。《汉书·霍光传》说:“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黄肠题凑”是以黄心的柏木块或柏木条垒叠互嵌,木条端头内向,紧密围筑,即“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长沙湘江西岸象鼻嘴一号墓、北京大葆台西汉墓为规模较大的黄肠题凑形式,老山汉墓的墓室木墙也是黄肠题凑的形式。象鼻嘴一号墓属西汉某位长沙王,题凑由908根柏木垒成,围在外椁四周,并略低于外椁,平面呈“凸”字形,前、后壁宽13.2米,两侧壁长14.4米。大葆台汉墓一号墓主人应为燕刺王刘旦或广阳顷王刘建,是汉初的诸侯王。其墓室木墙总长42米多、高3米、厚0.9米,是用约15880根柏木枋子一根压一根垒起来的。这些柏木枋子大都截面10厘米见方,长90厘米,其中夹杂有少量截面为20厘米见方或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各层黄肠木之间无榫卯固定,但堆垒十分坚固,顶端以压边木加固。木枋的端头齐齐整整地朝向中央的棺椁,色泽明亮,极有气派。
形制最复杂、保存最好的“黄肠题凑”墓发现于江苏高邮县天山,墓主人可能是西汉中晚期的某代广陵王或王后。这座墓的黄肠题凑很有特点,857根木头上涂有一层黄色颜料,两端截面中心部位嵌小方木块,又在四面凿出阴阳榫,使之与上下左右的题凑木互相咬合。研究者指出,题凑木上加涂黄色颜料,可能与用楠木代替柏木有关,而在两端中心部位镶嵌小方木,或许是《盐铁论·散不足篇》所说的“绣墙题凑”的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