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数据:中国皇帝非正常死亡率比普通人高一千倍
所以我们想通过尽可能大规模,最完整的数据搜集,通过量化的方法去做历史研究。这样我们就理解了,原来中国皇帝的行为之所以是那样的,是因为他们收益和成本之间的权衡和普通人是很不一样的。权力大了以后,掌握的资源也多,既然你掌握的资源多了,别人想要得到这个权力的兴趣也增加了很多。互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当然,这个研究现在我们还在继续做,有很多的细节要搞清楚,比如什么情况下、什么皇帝,可能会被谋杀掉,或者是说被别人下毒等等,还是蛮有意思的。
很多人觉得历史研究怎么可以量化,我们真正做起来以后,发现很多的研究实际上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关于什么皇帝一上来更有可能大刀阔斧的反腐,这个差别是很大的。雍正一上来就杀了很多官员,包括了他的弟弟,近亲也杀掉了很多。但是乾隆,自1736年登基以后一直到1745年,这十年里面基本上没有整治过官员。但是1745年以后,他就开始整治官员了,而且乾隆到中后期整治官员特别多。
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可以分析:一个是新上任的皇帝,做皇帝是不是有争议,他是不是理所当然,按照以往的规矩是不是应该做太子,然后去做皇帝。如果说没有任何的争议,像乾隆做皇帝基本上没有谁挑战他,因为大家知道按照以往的规矩,他就应该做皇帝,所以大家就认了,但是雍正不是这样。另一个是,上一任皇帝治理能力怎么样,他的在位时间,年数长短等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上一任皇帝做的时间太久,而且长期不采取什么行动,那么积累下来的腐败就非常严重,这样新皇帝上位后要整治的必要性就上升了。
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多的皇帝,跨越了两千多年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朝代,这样我们做大样本统计分析的基础也就有了。所以,这些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变迁、制度、文化、风俗等有重要的意义。很多人说中国皇帝历来就是这样,就是那样,有很多种说法,也许有些是成立的,有些是不成立的。比如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皇帝的行为方式,他们该怎么样做才会让自己的朝代更有可能繁荣昌盛下去等等,到底哪些说法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真实性,哪些是根据个案得出来的不具有普遍规律的。这些是以前没有人去真正、系统的去做过研究,我们通过量化研究,通过大数据、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可以更准确的做出验证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