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给儿子的家书
毛岸英归国后,被安排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和其他同志相比,他显得非常“洋气”:他懂俄语、英语、德语,平时爱穿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而且交谊舞也跳得不错,为人处世有些不拘小节。由于在苏联生活了近十年,因此对祖国了解不多,中文也说得不太利索。
毛泽东——这位出身农家的父亲,用各种方式,引导岸英继续保留农民子弟的传统美德和生活方式。他向分别近20年的岸英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换上父亲的旧棉衣和旧棉裤,从“洋学生”变成“土八路”。
毛泽东的衣服又大又肥,毛岸英很瘦,穿得不合适,毛泽东家的服务员说帮着改改,穿着好看一点。毛岸英说不用麻烦了。
回来没几天,毛泽东就让毛岸英下乡劳动,跟着农民一起吃住生活。刚刚团聚的父子又开始了以书信沟通的生活。
毛岸英明白父亲的心思,诚恳地说:“我离开中国这么久,在苏联也主要是在学校生活,中国农村我不熟悉,我愿意向农民学习。”
在小山村中,毛岸英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老农学习农活技术,并向农民了解农村情况。一个多月后,毛岸英回来了,毛泽东一看,乐了:“好哇,白胖子变成了黑胖子。”并摸着儿子长满茧子的手说:“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第五封信(1947年10月8日)
岸英:
告诉你永寿回来了,到了哈尔滨。要进中学学中文,我已同意。这个孩子很久不见,很想看见他。你现在怎么样?工作还是学习?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你给李讷写信没有?她和我们距离已很近,时常有信有她的画寄来的,身体好。我和江青都好。我比上次写信时更好些。这里气候已颇凉,要穿棉衣了。再谈。问你好!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泽东让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同年11月25日,毛岸英壮烈牺牲。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而作为一个父亲,他珍藏着毛岸英牺牲时的衣物长达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