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公共汽车
我看着表,足有二十分钟,小伙子回来了。后面跟着一个中年人,千恩万谢的。看样子是老婆婆的儿子。
车主说,老了就糊涂了,你不送咋的?老婆婆要是走丢了,这一家可就乱了营了,咱多等一会儿怕啥,不就耽误一会儿工夫么。
一时间我眼里竟有些湿湿的。我们在城里可见到过这样的公交车?城里人讲究高速度高效率,每一辆车都是死抠着分秒运营,到站咯噔一声开门你下去,上几个,吱扭一声关上门开车。谁敢在一个站停二十分钟送人等人?满车的乘客还不把你骂死。不是他们苛刻,那一头也等着他们按点上班。每个人都忙自己的,乘客谁不认谁,也谁不管谁。上车挨着,下车拉倒。城里的公交车,就像城里人的脸。汽车格式化地开,上车的板着脸,一百个人一个表情。
车是两种车,人是两路人,城乡社会两个运行机制。公共汽车上做好事,不是谁号召提倡出来的。熟人社会,熟人都是督察。熟人是档案,会记载你的一切过去,强迫你学好。周围都是熟人,你知道缺德的事情不能干。城里是人情让位给效率的。即使是一个找不着路的老太婆,到站也只能让你下去自己想办法。一车人等你,不合城里人的效率至上原则。
在城里,一辆高速开行的公交车,到站,只能吐出那个老太婆,把她留在空旷陌生的广场自己想办法。两下比较,我还是能感到乡村浓浓的亲情。一车人,大家彼此关照,一人有难处,大家都委屈一点,施以援手就过去了。谁也不会机械地强调运行规则,影响了扶助老弱。乡村社会几百年几千年就依靠人情调节,其乐融融,宽容和谐。
在城里,人和人之间是讲究距离的,尤其是陌生人之间,格外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会轻易接近,更不会肢体接触。陌生人之间即使小小的摩擦,也会尽量警觉地回避。乡村就不那么计较。这里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彼此互相擦靠一下,谁也不怎么在意。城里人从小耳边就响着善意的忠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城市的空气里,到处飘荡着对于陌生人的警惕戒备。在乡村,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则传演成为习俗。城市到处弥漫着不信任,对于侵犯天然地敏感。擦碰一下就道歉,是礼貌,是客气,也是见外。乡村就不那么在乎小小的碰撞,随便,却透露着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