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南京特产云锦的传说
财主和打手一看不好,掉头想逃。这时,云锦上的两只仙鹤突然长唳一声飞了出来,围着张永飞了两圈,翅膀扇了两下,老艺人一下子容光焕发地坐了起来。两只仙鹤又追着财主,扑到他的脸上猛啄不放,财主疼得乱叫。张永和众人赶来时,只见满天红霞,城外高山顶上的金色光轮忽隐忽现,两只美丽的仙鹤翩翩起舞。大家异口同声地叫好,只有财主鬼哭狼嚎地捂着脸,原来他的眼睛被仙鹤啄瞎了。
后来人们传说,那天夜里帮张永织锦的两个美丽姑娘就是云锦娘娘身边的两个仙女,奉云锦娘娘之命,特地到人间来帮助穷人整治老财,为了纪念云锦娘娘,人们就把张永住的这条街取名“仙鹤街”。
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传说的内核基本是一致的,同样是穷人受欺凌,仙女来帮忙,财主遭了秧。美丽的云锦作为故事中的关键要素,都与天上的五彩云霞有关,同时又寄予着劳动人民对反抗剥削、期盼富足甜美日子的美好向往。
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南京丝织业发端于三国时期,因为建业(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东晋末,刘裕北伐大获全胜,将长安的织锦工匠带到了当时的手工业发展中心建康(今南京),并且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锦署”来组织生产,这是云锦品种产生的标志。
云锦业在元代就有一定规模。元代云锦的生产主要是在官办织造机构的主持、管理下进行的。自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为了满足宫廷和官吏的消费需要,均设有专门的织造场院。元代在南京设立的官办织造机构名叫东织染局、西织染局。
明代的织造机构更为繁多,有地方和中央之分,统治阶级对于锦缎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了民间织锦技术的发展。在明代,南京的织锦以质地厚、花头大,配色对比强烈,被喻为美如云霞的"云锦",此时明代的丝织最具特色的就是"妆花织物",它是南京丝织艺人的重大创造和重要贡献。
清代的江宁织局,是织造御用锦缎的主要生产部门。在此期间,民间的织锦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康熙时期多仿宋代的规矩锦,技艺成就很高,金线细如发丝。雍正时期重配色,构图秀丽,配色温雅,在传统锦缎中自成一格。乾隆时期喜仿汉、唐锦式,并开始吸收西洋的花式和织法,促进了锦缎花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