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自信
如果你像他们一样,来自月平均收入低于300元人民币的家庭,丢了一块橡皮都不敢对父母讲,请问,你还能够在其他同学面前保持自信吗?
在他们教室的墙角,小山似的堆满了空的可乐瓶和饮料罐,这些都是从不喝饮料的他们大大方方地到其他班级和学校捡来的。正是这些废品,让他们攒出了几百块钱的班费。他们是经济上的弱者,却是品德与能力上的强者。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阻止他们努力学习,在那天的联欢会上,很多同学在我面前自如地表演书法、弹起了琵琶,用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了一种和我平等的自信。
在他们身上我看不到独生子女的娇浮,却能看到很多我所采访过的世界各地的成功者们的生活习惯,这让我无比惊讶,又异常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们都是平等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差异既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每个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自我价值。在这个地球上,“我”只有一个,“我”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的自尊和自信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即使你是一个乞丐,也可以坦然面对一个亿万富翁,这样的自信和自尊才是真正坚实的精神基础。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每次我去餐厅吃饭,总会看到一个现象,父母不替孩子点菜,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点。孩子会直接对柜台前的服务员说:“我要一个三明治,其中火腿两片,鸡蛋要生一点,加生菜,番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们点得精细、具体。对比之下,在中国经常看到的现象却是这样的,父母问孩子要吃什么,孩子说:“随便。”我们小时候,面对父母的询问习惯了说随便,父母替我们点了菜,等菜来了,我们又觉得不喜欢,干脆不吃。渐渐地,我们长大了,什么都用随便来回答,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哪个专业、喜欢什么工作。最后,我们成了一批没有主见却挑剔人生的人。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从小就把我当平等的朋友来对待,培养我的自信。有时候,与朋友在一起聊天,我的父母忽然打来了电话。电话交谈结束后,我的朋友特别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与父母说话这么客气呢?”没错,我在跟父母的沟通中经常会说的话是“爸爸你好”、“妈妈晚安”。这是客气吗?对父母难道不需要随时随地地表达起码的感谢吗?要知道一个人真正的成长,首先是来自家庭,从家庭中学会成员之间互相尊重,才能建立起发自内心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