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价几何?一个穷酸诗人惊变千万富翁
沉沦中奋起
诗人装修工成了家装金招牌
在长时间的沉沦和徬徨之后,凌斌渐渐明白,诗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也能写在平凡的生活里。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就扔掉了诗人的“臭清高”,很快和工友们打成了一片。每天晚上,在简陋的工地上干了一天活的他,冲一个凉水澡后,就光着膀子和工友们来到附近的小酒馆,就着一碟花生米,喝两元钱一扎的散装啤酒,到了深夜,才哼着打工民谣大醉而归。往往在这个时候,诗情也喷薄而出:在搭建的工棚里/与文字交流的夜晚/我常听到外婆的歌谣/比乡音更动听……(凌斌《工棚里的歌谣》)这样有着浓浓生活味的诗歌很受工友们喜爱,他们再也不嘲笑凌斌“穷酸”了,而凌斌也终于明白,生活才是诗歌的源泉,只有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自己才能真正找到创作的原动力!
思想转变过来以后,凌斌立刻变成了一个虚心好学的装修工人,工友们也都愿意手把手地带他。很快,他就掌握了装修房屋的基本技巧。除此之外,诗人爱思索的天性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他没事的时候就爱琢磨房子的整体风格和装修细节。他发现装修队的工人在施工时全部是根据图纸按图索骥,自己负责自己的一块地方,虽然每个人都能将自己负责的一部分完成,可是等到一套房子全部装完时,房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协调感或不如意,以至于经常返工,引发纠纷。
装修又是一门公认的“遗憾的艺术”,不管你事先想得多么周全,最后还是难免留下遗憾。尤其是现在的一些装修公司装修风格都很单调,装出的房子千篇一律。凌斌见识过这样一件搞笑的事情:有一个装修公司在一个花园接了十几套房子的工程,由于房主们房型相同,这家公司为了省事,竟将这十几套房子装修得几乎一模一样,以致于房主到邻居串门时,竟怀疑走进了自己家里。最后,这些房主们愤怒了,集体把这家装修公司告上了法庭。
如何才能将房屋装修得与众不同,同时又将遗憾降到最低呢?正当他陷入沉思时,2002年10月份发生的一件意外的事,一下子启发了他。那时,凌斌所在建筑公司接到了一单大活——蛇口的一位美国人在临海的花园买了一套复式楼,要花120万元装修。可是,接了订单后,装修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连设计了几套装修方案,都没有获得这个老外的认可。因此,凌斌和其他工友们进驻场地十多天了,一直没法动工。那段时间,老外经常来工地上看房子,东指西划,说着凌斌听不懂的英文,看样子极其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