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摊小矮人到复旦大学博士生
生活第一次将残酷展露,魏宏远的心头布满阴云。此时,家庭给他提供的唯一出路是离开校园,回家当一个农民老老实实种田。可是,魏宏远迫切地想读书,他知道,今生只有通过求学才能改变命运。面临失学,魏宏远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独无助。
在好心人指点下,魏宏远叩开了县教育局局长办公室的门。当时,他真想把满腹的委屈说给局长听,可是因为紧张,他显得语无伦次,在泛着的点点泪光中,他最终讲清了没被录取的原因以及渴望上学的想法。好心的局长为他写了一张推荐条。
魏宏远把局长的推荐条呈给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长,校长同意接收,但名分是“高价插班生”。尽管如此,魏宏远已满怀感激了——在失学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种看不到希望的恐惧缠绕着他,使他艰于呼吸,近乎死亡。现在他终于在绝望中收获了希望。
走进了高中的校园,魏宏远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一直刻苦上进、分秒必争。
那一年高考结束,魏宏远18岁。然而,命运竟是那样的捉弄人,三年前的情景再次重演:尽管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了所报考院校的录取线,但再次因为体检而失去升学机会,原因当然还是他的身体残疾。
被大学拒之门外,在凄苦的泪光中,魏宏远知道了生活的残酷、命运的不幸,他不敢再对求学产生幻想,剩余的只有眼泪。可是,眼泪有什么用呢?眼泪不能填饱肚子,眼泪不能维持生活,眼泪更不能给予他人格的尊严。
一个人思考多天后,魏宏远走出了痛楚,他开始对生活充满期待,他想通过别的路径改变命运。他深深思索着:如何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没有任何可攀附的社会关系,到哪里寻找出路?
生活不允许魏宏远游手好闲,18岁的他开始了街头摆地摊的生活。
清晨,在当时舞阳县城一条简陋的小街道上,一个最常见的境头是:一个文弱少年吃力地架着推车,小推车装着满满的蔬菜,很沉很重,少年满头大汗,累得喘不过气来。夕阳下,少年收摊儿了,还是拉着车,瘦弱的身体尽管矮小,但背影拉得很长……
没有苦难,没有诉说,这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魏宏远不断地变换着经营方式。隔一段时间,人们会发现,在路旁卖早餐的小贩中,又多出了一个摊点和一张稚嫩的笑脸,原来,魏宏远又改行卖起了烧饼、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