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励志故事

李云迪:厚积薄发

2017-03-01  点击:次  故事屋

有位熟悉云迪的经纪人说:这是位酷爱说“不”的演奏家,与大多数青年钢琴家相比,他的表演曲目更为专一。可是为什么多年来演出曲目相对单调,却仍有众多乐迷对他紧紧追随?有位朋友告诉云迪,在他的演奏生涯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有一些无意识的小动作。而如今,无论是动作、表情、眼神都明显内敛了许多。虽然不像之前弹得那么快那么兴奋,但情感的表达却更丰富,更充沛了。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李云迪所谓的“固执”,就是一种坚持,一种对于完美的执着追求。因为在他看来,每一次的演奏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对听众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古典音乐,可以离我们更近

李云迪曾预言:“真正的艺术家在艺术上体现出的转折都是以十年为一个跨度的。”那么若从2000年一战成名算起,2010年当属他的转折之年,事实上正是这样。

2010年是肖邦诞辰200周年,李云迪的全球巡演爆增至90场。波兰授予他象征至高荣誉的“荣耀艺术”文化勋章,就此,云迪沉浸十年的“肖邦生命”告一段落。

去年,在世界各国首脑云集的金砖五国峰会上,李云迪一曲酣畅豪迈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让所有来宾被中国的旋律深深打动。此后,一架独家定制的红色钢琴开始伴随他巡演的脚步,一张“全中国作品”专辑《红色钢琴》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纪念日首发。

而今年,之前始终走在“浪漫主义”之路上的李云迪第一次拿出“古典主义”的看家本事,把贝多芬三首最负盛名的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展现给听众。那么,云迪在数年前就已攻坚过堪称史上最难的20世纪作品《普罗科夫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这次却选择了中国人最耳熟能详的西方经典之作,他的用意何在?

《中国青年》:听说《红色钢琴》是你自己的创意,而且酝酿了两年之久。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张唱片?

李云迪:我一直觉得我们中国的旋律很动听,有一种纯净的诗意。我14岁的时候,就和深圳交响乐团巡演了钢琴协奏曲《黄河》,9岁登台表演的一首《向阳花》至今仍是我返场的保留曲目。在这张唱片里,还有生趣盎然的《彩云追月》,京剧味儿的《皮黄》?不少新编曲目的创作我也参与了意见,算是在建党90周年献给祖国的礼物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