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风的扇子
“这还不是最难的。”胖老师说,“‘一个大’还算是有一点儿意思,比方说,一个大山,一个大海…… 总而言之,是一个很大的东西。最难的是第二行以下,那个‘了一’、‘了二’、‘了三’,简直一点儿意思都看不出来!”
“这里,关键的是‘了一’。”戴眼镜的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了一’弄懂了,‘了二’、‘了三’也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了一’是什么意思呢?”胖老师问。
戴眼镜的老师叹了一口气说:“谁知道啊!”
“还有那图画呢!”头发乱蓬蓬的老师说,“像个乒乓球拍子。可三个乒乓球为什么不是圆的?噢,我明白啦!”
另外三个老师一听,都高兴起来:“你快说,你快说!”
头发乱蓬蓬的老师说:“这一定是一种诗歌的新流派,说不定是‘印象派’!”
“那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瘦老师问。
“这就难说了,因为是印象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
三个老师一齐叹了口气。
“有了!”戴眼镜的老师小声说,“咱们让考生自己朗读一下这首诗,说不定就清楚了!”
“这法子真好!”别的老师一齐说。
老师们商量好了,就都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并排四个,坐得笔直。
“是这样的,”瘦老师干咳了一声,清清嗓子,对姗姗说。“我们研究过了,觉得你这首诗写得……嗯——写得很是……对啦,很是!所以嘛,我们想请你把这首诗朗诵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瘦老师客客气气把考卷送过来。
“好的!”姗姗高兴地说。“其实我一开头儿就想朗诵的。你们早点儿说,我就不用费那么大力气画画儿啦!”
姗姗举起那张考卷,大大方方朗诵起来:
一个大冬瓜,
开了一朵花,
开了两朵花,
开了三朵花!
念到这儿,姗姗坐下来。
四个老师都愣了一会儿。
“完了吗?”戴眼镜的老师问。
“完了。”姗姗轻松地说。
瘦老师把答卷拿回去,边走边看。
“噢,这回我就看明白啦!”瘦老师坐下来说,“可是,考生同志,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你把填写姓名的地方,划上两个三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