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错别字】关于错别字的故事_错别字闹笑话的故事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多而善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同时曲笔点出欧阳修当年行为上不检点。这样的字,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题四,与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书“虫二”(意思是“风月无边”)两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出现最多的错别字——“明”
皇帝写错别字,皇帝陵上也有错别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细心的游人至少可以发现两处错别字:在明孝陵保护碑上,“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入明楼,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这两个“眀”与少一点“鱼”和多一横“避”不同。“鱼”、“避”那是皇帝创作,具有“合法性”,这个“眀”字则是因为出自书法家之手,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
最令人叫绝的错别字——“富”
山东曲阜孔府,可以说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游人到孔府,未进大门便能看到特别明显的错别字。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再看看下联中,也有一个字写得极不规范:“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么弄出这笑话?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最有文化的错别字之一。错之妙在于其寓意:“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别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别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据说孔府这两个错别字是神来之笔,系仙人指点。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