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为什么当和尚?又为什么还俗?刘秉忠对元朝的影响
刘秉忠,为元世祖忽必烈时期著名大臣,生于公元1216年,去世于公元1274年,是邢州人氏。
刘秉忠最开始叫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后来他被天宁寺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开始信佛教后,又改名子聪。刘秉忠这个名字,还是他如朝为官之后,才取的。
刘秉忠其人在忽必烈还没有登基之时,经由海云禅师的提携,一同进京觐见忽必烈,随后因为才华出众被忽必烈收在身边,此后便成为忽必烈的左右亲信。
他才能极高,专研《易经》以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对其十分欣赏,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愿意与刘秉忠商量。而刘秉忠个人能力的确不错,每每都会给忽必烈提出十分不错的建议,这也就使他在忽必烈这儿越发受到重用。等到后来的时候,忽必烈对其本人可以说是十分信服的。
刘秉忠自从被忽必烈留在身边之后,就一直为忽必烈出谋划策,对元世祖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至元十一年去世的时候,忽必烈十分悲痛,对朝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刘秉忠后来治丧所花,都是内务府出的钱,最后受令将刘秉忠葬在了大都。
元世祖还追赠刘秉忠为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等到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仁宗时,追封常山王。像刘秉忠这样一个汉臣,然后还位列三公之人,在元朝仅仅只有刘秉忠一人。由此可见,刘秉忠其人为元朝作出的贡献,以及元代统治者对其的赞扬。
刘秉忠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当和尚的,具体一点的来说在忽必烈继位之前,刘秉忠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以和尚的身份留在忽必烈身边,未曾担当任何职位,同时为忽必烈建言。而他最后还俗,入朝为官还是奉的忽必烈的诏令,是“奉旨还俗”。
在忽必烈继位之前,刘秉忠就为忽必烈出谋划策,立功无数,对于元朝整个的发展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等到忽必烈继位之后,许多有功之臣都得以更进一步,但是只有刘秉忠依然留在忽必烈身边,穿的还是旧衣服(这里的旧衣服,实际上指的是刘秉忠穿的还是僧衣,而没有更换官服)。
最开始提出这一点,并且建议忽必烈嘉奖刘秉忠的是翰林学士王鄂。王鄂上奏忽必烈,言:“秉忠久侍籓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
意思就是刘秉忠早在陛下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已经参与到了军国大事中来,并且跟随您时间这么久,立功无数。如此忠诚之人,应该被褒奖推崇。
虽然是王鄂提出的,但实际上是忽必烈授意。所以后面忽必烈理所当然的批准了这封奏折,命刘秉忠还俗,拜其为光禄大夫,位至太保,参与领导中书省政事。甚至还同时将翰林院大学士窦默之女嫁给他,赐其奉先坊作为府邸,住处妻子包括工作都给一并解决了。
刘秉忠在后世有一个十分牛逼的称呼,叫“大元帝国的设计师”。一国的设计师,的确是十分牛气的。这个称呼十分贴切和形象的说明了刘秉忠对大元帝国的影响和功绩。
第一,元朝这个国号,就是刘秉忠建议的。他上书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蒙古帝国,此后更名为元朝。
第二,刘秉忠奉命主持了元朝京师大都和陪都上都的建设。
第三,刘秉忠制定了大元帝国的官职。
第四,朝见皇帝礼节、百官的服饰及俸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小的规矩,也是刘秉忠设计建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