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嬴稷就是秦昭襄王吗 历史上有秦王嬴稷吗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秦昭王嬴稷,功绩甚大,但是似乎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不多,作为秦国的国君,他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秦始皇、秦穆公,甚至是他的手下白起等人,但是昭襄王赢稷,也能够被称为一代雄主。秦昭襄王他是秦“奋六世之余烈”的承上启下者,是秦统一六国霸业的重要传递者,他执政期间继承和发扬了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守法、守土、聚秦、开疆的一系列政策,客观上给了嬴政统一全国的机会。
秦昭襄王即嬴稷,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与宣太后之子,秦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昭王年幼继位,在位56年,73岁薨。在位五十几年,虽然母亲替他把持朝政接近20年,但是这并不代表秦昭襄王几十年的执政时间都是傀儡,他虽然终其一世不过是一枚棋子。但是,他从最初的母亲全权理政,到后来自己掌握了政权,并开始丰满自己的羽翼,因为庶出的身份,使得嬴稷谨慎又隐忍,他小心翼翼地维护秦国的大一统,看似傀儡的背后实则是秦昭王艰辛的付出。
在位56年的秦昭王看似自己掌权的时间很少,只有十几年时间,但是这十几年的光阴,他并没有虚度。秦昭王即位之初,因为年纪尚轻,宣太后担心主少国疑,无法稳定整个朝纲,于是干涉朝政,并重用芈氏族人,比如重用魏冉等人,先后册封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史称“京城四贵”,本来宣太后本意是想帮助年幼的儿子掌控国家,但是京城四贵势力发展得太大,在后面反而成为了嬴稷的累赘,因为威胁到了嬴稷的统治。
魏冉成为秦国第一权臣,本来一般的相是没这么大权力的,不过秦昭王当时年纪还小,决定权在宣太后手里,太后多将朝中大事交付给魏冉帮忙,魏冉本来就做得不错,加之魏冉一辅政就是几十年,秦昭王有收回军政权的权力,也想把权力给收回来。真正做起来也并不是他想收就能收的,毕竟宣太后、魏冉,一个是生母一个是舅舅,他们代表着不仅仅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是以宣太后为首的政治集团,宣太后作为最大的后台,秦昭王是无能为力的,隐忍接近二十年后,直到母亲逝世,才敢逐渐将权力收回。
而秦昭王收回权力,也不是直接靠武力解决的,毕竟魏冉是功臣、老臣更是权臣,不敢轻易对他下手,最后还是给魏冉安了个罪名,将他逐出了秦国都城。秦昭王这才敢大胆启用自己人,大力发展生产,强化中央集权,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离间六国使之互相攻击,重创六国军事力量,夺取了丰富的物资,大量兴修水利工程,韬光养晦,做了很多造福百姓的事,其在位时秦国的版图大于六国总和,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雄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