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故事

汤若望是谁?汤若望是怎么死的?

2017-10-16  点击:次  故事屋


汤若望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传教士,在两朝政府间都具有极高的声望,获得明清两朝统治者的青睐。汤若望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德国人,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来到中国后,为了更好的传教,入乡随俗的汤若望不仅身穿儒服,并且依据自己的名字改名汤若望,字“道未”(“道未”二字出自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

汤若望在明崇祯年间来到中国,历经明、清两个朝代,在中国生活47年,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汤若望以其丰富渊博的知识和出众的才能,获得明清两朝上位者的欣赏,在中国传教四十多年的历史中,他继承了利氏通过科学传教的策略,在明清朝廷历法修订以及火炮制造等方面多有贡献,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是继利玛窦来华之后最重要的耶稣会士之一。指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天的农历是汤若望在明朝前沿用的农历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成的“现代农历”。

公元1592年,汤若望在德国科隆出生,后就读于耶稣会所创办的著名的三王冕中学,在这个严苛的学校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后来科隆城内流行瘟疫,三王冕中学被迫停办。16岁的汤若望被当地耶稣会教区推荐到罗马德意志学院学习。

公元1610年,汤若望在德意志学院学完了哲学、古典文学、数理天文学等全部课程,并于第二年加入了耶稣会,宣誓终生安贫、贞洁、服从。不久汤若望到了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当一名见习修士,接受严格的修士训练。

成为见习修士的汤若望,专注于对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天文数学领域,付出较多的经历。在这里汤若望奠定了作为一位神父的基础,也是在这里,汤若望第一次对去中国传教产生了欲望。

汤若望是谁?汤若望是怎么死的?在圣·安德烈奥修道院期间,汤若望看见了早期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丰功伟绩,并且对利玛窦在中国采取的适应中国文化习俗的,所谓“合儒”的传教策略极为赞赏。当他得知中国的人们对于利玛窦所学知识惊到,并且中国皇帝还极为礼遇优待利玛窦的时候,极为向往。他希望自己也能前往中国,为上帝开辟这样一个广阔的信仰地带。

公元1613年,汤若望进入罗马学院,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神学和数学研究。在这里利玛窦不仅学习神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还对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力学、化学等科目有所涉及。四年后,汤若望以最优秀的成绩在罗马学院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神父。公元1618年,汤若望准备前往中国。

汤若望等一干传教士先是抵达澳门,随后经由澳门前往中国本土。到了北京之后,汤若望因为早已事先学过汉语及汉族文化,因而在与士大夫一族交流时,用自己本身丰富的文化征服了他们。后来又因为他对火炮的了解以及精确算出月食的时间,取得崇祯帝的信赖,开始顺利在中国传教。

明朝亡国后,清朝入关,建立了新的统治。汤若望等一干人等,因为有着极为扎实的数学、天文学等科学知识,最终征服了多尔衮,得以在朝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多尔衮控制朝政期间,他通过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知道多尔衮将不久于人世,并且将这个消息告知顺治帝及皇太后,从而在多尔衮去世之后,得到两位高层的一致青睐。汤若望在世期间,一直受到各统治者的信任和倚重,顺治帝许多地方都会询问其意见,而到了康熙朝也倚仗其铸造火炮的技术,康熙朝封为“光禄大夫”,官至一品。

康熙五年,汤若望病死于寓所,享年七十六岁。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