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历史评价 为什么李牧会成为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战国末期,六国之中少有的能够领兵抗衡秦兵的优秀将领。汉文帝刘恒还发出过“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的感叹,说的就是李牧抵御匈奴的功劳。那么,李牧究竟有怎样的实力竟然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的行列呢?李牧最后身死国灭了,人们对他是如何评价的呢?
要评价李牧,最好的证明就是人们将他列入了战国四大名将,正面说明了李牧所具有的实力。即使身在一个弱国,李牧带的兵少,也依然能够重创敌军,甚至全歼敌军。然而,李牧之所以能够被大家冠以四大战将的称号,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李牧本人,他拥有非常良好的军事素养,作战的本领高强,军事思想先进又灵活,往往是不战则守,守必固;出则攻,攻则必胜。
人们习惯于将李牧的历史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前期抵御匈奴,后期在邯郸朝中任职。李牧的功劳不只是一时一战的功劳,而是有经年累月的效果。匈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扰乱中原的现象。中原人民时时刻刻都要担心匈奴的侵袭,但是比起中原内部的人们来说,靠近匈奴的边境人民所要承受的担心和害怕要多得多。匈奴人到中原,往往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们想要彻底赶走匈奴,但是中原的士兵们面对草原骑兵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成为了任人宰割的肥羊,没有办法打败匈奴。于是中原人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修筑军事建筑长城,用来抵御匈奴。可是在匈奴人看来,这长城不过就是中原人为了反抗自己做的小把戏,他们根本不受其所困。在当时那个年代,匈奴人的确不惧怕长城的作用,直到秦始皇时期,蒙恬带兵出击匈奴又修建完整的长城,匈奴才开始意识到长城原来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匈奴人骁勇善战,尤其是那一支灵活的骑兵更是草原上的好手,中原步兵往往不能战胜这样的骑兵,只能被人追着打。李牧在赵惠文王中期的时候,成为了驻守边防的一位将士,负责的就是抵御匈奴。他常居代地雁门郡,设置了官吏僚属,组织士兵们进行训练。但是李牧奇怪就奇怪在这里,他只是训练士兵,却从不准许他们正面迎击匈奴,反而严令他们见到匈奴都要绕着走。长久下去,大家都认为李牧没有什么能力,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面对人们的嘲笑,李牧什么反驳辩解的话也没有,依然我行我素。然而,关于李牧害怕匈奴的传言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赵王卸了李牧的职位,派了另一个人带兵攻打匈奴。结果那个人大败而归,赵王这才知道李牧不是没有用,而是有其他的策略对付匈奴。赵王几番任命李牧,李牧不从,结果赵王答应了李牧可以随意处置军中事务,李牧才答应。
几年以后,赵军们都得到了很严格的训练,时刻准备和匈奴打仗。而匈奴则惯性的以为赵人惧怕匈奴,懈怠应战,结果中了李牧的包围圈,整整十万匈奴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匈奴的单于只带着十来人逃命而归。从此,匈奴很多年都不敢再侵犯赵国边境。李牧抵御了匈奴,却不仅仅是护卫了赵国的安宁,也是守护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和平,从民族层面上来说,李牧的功劳大了去了。
再来说李牧到了邯郸任职的时期,秦国每年都发兵攻打赵国,然而赵国早就没有实力去对抗秦国。每次派出去的士兵和将领不是死就是伤,赵国也很受伤。李牧任职将领时,却能够一反赵国的常态,几次三番都打败了秦军。在魏国韩国攻打赵国的时候,也出兵打败了他们。哪里有战火,哪里就能见到李牧这个将军的身影,但是双拳毕竟难敌四手,赵国一个李牧怎么能阻挡六国的进犯呢?更何况赵王还是个昏庸的主,最后竟然杀了李牧。
可怜李牧忠心的君主和国家,最后竟然都背弃了自己,一代优秀将领就此陨落,是天下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