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生活故事

适度的自卑让我前行

2017-03-28  点击:次  故事屋

不如张泉灵聪明,不如柴静有口才,不如白岩松深刻,我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维持跟那些优秀的人一样的水平。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面对面》《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这些响当当的名牌栏目,都曾活跃着一个知性朴实的身影——董倩。

适度的自卑让我前行这位在央视摸爬滚打了14年的资深记者和主持人对成功的解读很简单:努力和机遇是每个人成功的砝码,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抓住。

适度的自卑让我前行

董倩经常被人问及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大学历史专业,她总是诚恳回答:“十几岁的小女孩面对历史的感受,和到了40岁的时候再看历史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当时学历史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为什么“不得已”呢?

那时霍达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风靡校园,小说以美丽的北大为故事背景描写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当时,董倩心想,就凭这部小说自己也要去北大读书!但她报考的是北京大学英语系,英语成绩却一般,只能留在北大读“冷门”专业。

她选择了历史系,可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年度大事表,她压根儿就不想好好学。她特别羡慕英语系的女同学,总觉得自己失去了最心爱的东西,还会躲起来偷偷流泪。

整个大一,钻了牛角尖的董倩根本没有调整过来,沉浸在失落里,学不进去。

如今的她已深谙一个道理:“当你经历了一些事,你会问‘为什么’;当你问‘为什么’的时候,你就想知道以前是什么样的。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董倩最爱北大的未名湖,春夏秋冬每次季节转换的时候,她都要去湖边转一转。她还喜欢泡图书馆,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不懂的,就复印下来带回宿舍再读。在北大四年,她没有找男朋友,不是在湖边散步就是在图书馆啃书本。

在北大,像她这样的学生很多,充满着求知的、向上的朝气,那种氛围让董倩至今怀念。

从北大毕业后,董倩为求职的事四处忙碌。

1995年10月,董倩去参加央视的招聘考试。灰毛衣、格子衬衫、短头发、戴眼镜,董倩素面朝天,带着一身“学生气”,夹在精心化妆、打扮入时的对手中间,显得格外“稚嫩”。但她那种特有的自信和朝气,打动了在场的考官,最终顺利进入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栏目做编辑。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