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王安石的两个学生

2017-09-25  点击:次  故事屋

宋志坚

李定与陆佃,都是王安石的学生。

李定是宋神宗熙宁二年,由孙觉推荐而被“召至京师”的。孙觉与知谏院李常关系不错,因而李定到京师之后先找了李常。李常问李定:“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李定或许也知道“王安石与之(李常)善”,一口咬定:“民便之,无不喜者。”没想到李常劝他说:“举朝方共争是事,君勿为此言。”结果李定赶紧到王安石那边,复述了这番对话之后又加上一句:“定但知据实以言,不知京师乃不许。”王安石见李定如此旗帜鲜明,心中大喜,立马带他去见宋神宗,要李定将对他所说的话“盍为上道之”。自此之后,“诸言新法不便者,帝皆不听”。

一年之后,陆佃“应举入京”。他对新政的看法却是:“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如青苗是也。”远出王安石的意料。陆佃还对王安石说:“公乐闻善,古所未有,然外间颇以为拒谏。”不仅对青苗法等“还为扰民”不加掩饰,王安石的“乐闻善”使“外间颇以为拒谏”也直言相告。

同是来自南方,王安石的学生对新政推行的下情上达却有如此差异,是见仁见智,还是真假有别?李定说其“据实以言”,但以常识推理,也能看出其中虚妄,“无不喜者”话说得太满,即使李定做过深入“民调”,也未必能获得如此百分之百拥戴的结果,更何况还并未做过呢。

对“新政”,陆佃指出“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比李定式的“报喜不报忧”来得有益。其实,当年不少人也都向王安石说过类似的话,例如李常,“时安石立新法,常极言其不便。安石遣亲密喻义,常不为止”;日后上《流民图》的郑侠也曾向王安石直言自己对新法的保留意见。倘若王安石及宋神宗在听取此类意见后能斟酌“推行不能如初意”的原因,克服“还为扰民”的弊端,推行新法的效果也未可知。然而,王安石“乐闻善”,只喜欢听“无不喜者”之类好话,李定又帮王安石使宋神宗坚信“无不喜者”。直到熙宁七年宋神宗见到郑侠《流民图》时,方才得知下情,整夜未眠,最后下罪己诏,让大家直言政事之得失。

李定进京,言(即“无不喜者”)和行(打李常的小报告)都迎合王安石之所好,靠上了大树,又借此取得宋神宗的信任,于是官运亨通,立马就当上了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说“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的陆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安石以佃不附己,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事”,从此当了闲官,坐了冷板凳。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