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为何批评被日军称赞的八路军“典型游击战”?
作战中,有百余名日军突围逃回了潞城。这是由于参加伏击的1个团撤离过早,另一个团的1部迂回较迟。这说明第129师有的部队协同作战纪律观念较差。对此刘伯承在战后提出了批评。
刘伯承 资料图
本文摘自:《军事文摘》2006年05期,作者:施林,原题:敌后抗日的经典战役
神头岭伏击战,是我八路军第129师,于1938年3月16日,在山西省潞城县至涉县之间,邯(郸)、长(治)公路上进行的一次伏击战,歼灭了侵华日军第16师团、第108师团、第14师团各1部,共1500余人,击(烧)毁汽车百余辆,沉重地扣‘击了入侵晋东南地区日军的嚣张气焰,破坏了敌之交通运输线,有力地策应了我第115师在晋西地区的作战行动,钳制了日军向黄河南岸和西岸的进攻。
1938年2月中旬,侵华日军为配合其津浦线作战,以其第14、第16、第20、第108、第189师团各1部,共3万余人,从平汉、同蒲、道清(河南滑县(原道口)至博爱(原清化)之间的一段旧铁路)等铁路线,向晋南、晋西发动进攻。
当时我八路军第129师,根据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在正太线上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力量。2月22日以“吸打援敌”的战法,在井陉、旧关之间的长生口设伏,歼敌1部。此后,南移至武乡、襄垣地区,破坏敌后方补给线,寻机歼敌,以策应我第115师在晋西的作战行动,钳制日军向潼关进攻。3月8日,部队进至襄垣以北的下良镇、西营一带,根据当时情况拟定了“在黎城、东阳关、涉县之线,寻求敌人弱点或诱其暴露弱点而痛击之”的作战方针,并立即开始周密的侦察和进行必要的作战准备。邯长公路是晋西南的敌军从平汉线取得补给的主要交通线,沿线各县城都有敌军驻守。涉县驻敌四百余人,黎城驻敌1000余人,该城是敌第108师团的重要兵站基地,潞城驻敌3000余人。沿线敌之运输车辆来往频繁。
根据当时侦察的情况判断,和敌“一处受袭,它处必援”的规律,我第129师决定,首先以“吸打援敌”的战法,在神头村地区伏击歼敌,尔后寻机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