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老知青忆:插队时大伙轮流做饭 心中怕下雨又怕倒烟

2017-07-12  点击:次  故事屋

后来做饭手熟了,两人一天改为一人一天.每逢当班做饭,心中总有两怕,一怕下雨,二怕倒烟。社员家里过日子很有章法,年底分了柴禾,堆成一个柴垛,上面缮好,风雨不透,不怕没有干柴烧。集体户过日子有今儿没明儿,柴禾就散堆在院里。下小雨还好办,可以从柴堆下面抽干柴,一下大雨,柴堆从顶到底湿透。

资料图

本文摘自:枫网,作者:佚名,原题为:《知青忆吉林插队零散回忆:做饭》

集体户既然自立门户,当然就要自起炉灶,自己做饭自己吃。很多知青羡慕内蒙兵团战士、云南农场工人,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有食堂,不用为做饭操心。

那时候,北京人家吃食堂的不少,知青擅长烹调的似乎不多。在家做饭一般都用蜂窝煤炉子。即使会做饭,也不一定会摆弄蜂窝煤炉子。就算是蜂窝煤炉子专家,让他用柴灶做饭,就好比让电脑高手打算盘,也不灵。我们那儿没有煤,做饭全靠柴禾。豆秸最好用,有油性,火旺,杆硬,耐烧,是柴禾里的上品。高粱秸、苞米秸粗,长,整齐,先把一头放进灶洞,然后慢慢往里续,这是柴禾里的中品。下品是谷秸,虽然火劲不弱,但要一刻不停地照应。等而下之的是麦秸,细碎轻薄,一把火燎起,转眼就落,聊胜于无而已。

我们户八个男生,六个女生。男生对柴米油盐有一种天生的敬畏之感,一心避之大吉,因此和女生商量,能否承办伙食要事,由男生贴补工分。不料女生个个革命豪气干云,铁了心要冲杀在战天斗地第一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岂能为区区几个工分,整日与锅灶为伍。谈判破裂,于是商定每天轮流做饭。开始手生,两人一班,仍是手忙脚乱。小米饭不是夹生,就是太稀。另一种常吃的是苞米面饼子.用水把苞米面和好,加上面起子,做成巴掌大半寸厚的椭圆型饼子,锅里放些水,烧开,把捏好的饼子沿锅贴在水上半寸到一寸的地方,盖上锅盖,再添火烧.贴饼子做好,用锅铲起下来,靠锅的那面有一层黄壳儿,吃起来又脆又香,是贴饼子的精华所在.这活儿技术含量很高,不但要起子适量,和面适度,而且要准确掌握火候,火候小了,饼子溜进水里,贴饼子变成煮饼子(小时听过一个歇后语,“冷锅贴饼子,蔫溜了”,如今才知道这话的来历),火候大了,贴饼子又变成鞋底子,焦糊黢黑,咬一口,满嘴都是渣子,极苦,不啐上十几口,过不了那个劲儿。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