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幸存者忆:撤退时项英指挥突围现严重失误
谈及皖南事变的撤退路线,黄源触到了项英强行替代指挥的严重失误:“本来是要向北走,但是我们却向南走,走到人家口袋里。到茂林已经和国民党部队接触上了。”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 2014年11期,作者:秋石,原题为:《皖南事变幸存者黄源的回忆》,本文系节选
早在1939年春天,黄源随项英到陈毅的一支队检查工作,听项英与陈毅等人“在谈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问题,向东发展到上海,向北发展到苏北”。可见早在1939年初,无论是党中央,还是新四军内部,都已经清楚了新四军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项英却一直犹豫不决,直到两年后皖南事变爆发酿成大祸为止。
黄源先生还谈到了项英与中央的方针有分歧:“当时党中央有一个文件发给东南局,叫《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毛泽东1940年5月4日起草,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个文件,在皖南由项英传达,项英是东南局书记,前方由陈毅传达。因为项英封锁中央的指示,我不知道。指示微微听到一点。所以事变前我不太清楚。”
黄源进而谈道:“项英对中央正确路线认识不够,执行不力,对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因而缺乏对付反动派进攻的精神上和组织上的准备。陈毅就不同,陈毅虽在东南局领导下,但他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比较明确、坚定……”
谈及皖南事变的撤退路线,黄源触到了项英强行替代指挥的严重失误:“本来是要向北走,但是我们却向南走,走到人家口袋里。到茂林已经和国民党部队接触上了。”“从茂林出发,目标是一个山的口子,想从这个口子中出去。这个山口子,是项英打游击时三四十人通过的小口子,叫丕岭。但现在是近万人的大部队呀,而他的部署,据说同打游击时一样。”
上述说法,同项英在向党中央的请罪电中“企图带队穿插绕小道而出”的字眼,惊人地一致。可见黄源回忆之准确、可靠。
黄源继续说:初次突围不成,“在回头走的路上,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扬帆离开了部队,他们是领导核心,在关口处,停顿下来,开军事会议,讨论是突围出去还是退回来。叶军长也参加了,听说他主张突出去,应当不怕牺牲。项英不主张突围。队伍散了,又集中起来,下着雨,队伍走不动。我摸到前面去,在一个小房子里,见叶军长在那里,饶漱石也在,但不见项英。我印象很深,听饶漱石说:‘我也是一个中央委员,他们什么都不告诉我!’中央已来电报,军事指挥由叶挺负责,当时前面情况很紧张,叶军长决定把教导队的军事干部也调上去,打开一条通路。他在会场上动员,说教导队是我们军部的骨干,在生死存亡的时候,也只能把教导队拉上去,大家拼了。可见,项英在,叶军长不起决定作用。项英走了,上面要叶挺负责,他就动员,向五六千人讲话,和大家同生死共患难,参加战斗,把敌人打退,部队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