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野史故事

学者:理解“知青” 关键在于理解“城乡二元体制”

2017-09-21  点击:次  故事屋

1954年宪法取消了人口自由迁徙权的规定,而在1958年1月《户口登记条例》开始实行,在这之后,农村户口的学生考城市中学的比例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总之,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些规定标志着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建立,在这一制度下,城镇户口的居民享有升学、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的诸多福利,而这些,是农村户口的居民所享受不到的。

上世纪知青 资料图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作者:熊丰,原题为:定宜庄、刘小萌:理解“知青”,关键在于城乡二元体制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刊登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报道所加的“编者按”中,发表了毛泽东的这段指示。由此展开的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将1700万以上的城市知识青年送到了农村当中,不仅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也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近半个世纪之后回顾,我们对这场运动该作何评价?2015年12月25日,国内知青史研究的两位权威学者,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刘小萌和历史所研究员定宜庄做客复旦大学历史系,对谁是知青、如何研究知青运动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讲座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整理。

理解“知青”,关键在于城乡二元体制

在讲座的开始,定宜庄便强调是从学术角度讨论知青。“研究一个问题,必须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但现在,对‘知青’这个概念,我们的定义却越来越混乱”,定宜庄说,“我们所说的‘知青’,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人,它指的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包括的是曾在学校受过教育,然后在‘上山下乡’这个特殊的政策之下,由政府组织的,到农村或连续从事农业生产的那批青年人。”讲座一开始,定宜庄就给出了她自己对于知青的定义。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阅读

栏目导航
儿童故事 历史故事 传说故事 心灵鸡汤 奇闻异事 成语故事 名人故事 鬼故事 神话故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