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改画
2017-03-08
点击:次
故事屋
唐朝时候,有一天,都城长安的章敬寺前,人举熙攘,热闹非凡。大伙儿围着一幅壁画的草图,评头品足,议论纷纷。有的赞扬它的妙处,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们都只顾看画,谁也没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人举止与众不同,他不看画,却在侧耳细心倾听各种议论。这个人就是壁画的作者,名叫周昉,字景玄,是唐代着名的画家。
当时,唐德宗命他画章敬寺的壁画,他接受任务后,苦苦琢磨,精心构思,有时甚至睡梦中都还在念叨着如何作画。画好草图后,本可一气呵成,但周昉没有这样做。他想,轻率从事,草草求成,是决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于是,就想了个巧妙的办法:揭去遮在画上的帐幕,让众人批评指点。因章敬寺与长安的东门紧紧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
要道,所以周昉的画就广泛征得了群众的意见。他按照这些意见,认真修改,画稿越改越好,一个月之后,谁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后定稿。画成之后,观众赞不绝口,评为第一流的佳作。
由于周防勤奋刻苦,又善于吸取群众的智慧,他的艺术造诣越来越深,终于超过了当时驰名遐迩的绘画大师韩干。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郭子仪的女婿赵纵请韩干为他画像,大伙儿都说画得不错;后来又请周防画了一张。因为两位作者都是名画师,郭子仪就把这两幅画都挂在房间里,反复比较,分不出高下。正好赵纵的妻子回娘家省亲来了,郭子仪便指着画问道:“这上面画的是谁?,
“赵郎。”
“哪一张最象?”
“两张都象,不过挂在后面的那张更好。因为前面的那张只画了赵郎的状貌,而后面的那张进一步画出了赵郎的性情和谈笑的风度。”
郭子仪大喜道:“今天总算分清二者的胜负了。”这后面的一幅,就是周昉的作品。